游艺于书,选择一种疏朗的生活
林敏玲书法作品。
张若强书法作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书写工具的变化,用毛笔书写的传统书法与年轻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当书法越来越变成一种仅供欣赏遥望的纯艺术时,一些真正热爱书法的年轻人,不以书艺为谋生手段或职业,只是单纯在书法艺术中得到快乐,并非刻意的,他们也在书艺方面获得了相当的成就。前不久刚刚举办过个展《林语·墨情》的青年女书法家林敏玲和去年南国书香节期间参加了书法联展、出版了书法集《平安是福》的青年书法家张若强,都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两人的一个共同之处是,都不认为书法是“吃饭的工具”,而是纯粹的爱好。
林敏玲:写字的人不会觉得寂寞
见到林敏玲,第一个感觉就是娟秀温婉,犹如一幅簪花仕女图。所谓书如其人,她的书法也是清雅娟秀,虽然行书、楷书、篆书、隶书、草书几乎无所不能,但究其书风之主线,仍然可看出其秀雅端庄之气息。尤其是一手小楷,端庄温润、方正秀丽。
林敏玲自幼便跟随启蒙老师赵锡鸿练字,后得到广东书法名家麦华三指授,娴习临池,因而打下扎实的书法功底。后来,她转益多师,临帖寻源,逐渐摸索出书写之道。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广东省书协理事兼学术委员朱万章撰文介绍说:“在同时期的女书法家中,林敏玲算是出道较早的。当很多孩子还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考试的时候,林敏玲已经多次获得省市甚至国家级的书法大奖,并以书法获奖者身份访问日本。围绕着她的,是很多同龄人所无法企及的各种头衔、鲜花和荣耀。她以中山大学学生书法协会会长身份毕业后,仍然未尝稍懈,临池不辍,因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林敏玲书法,已然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
谈起自己的墨香人生,林敏玲很淡定低调。她并不认为自己从小就获得书法大奖很特别,也不觉得未满18岁时就成为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的最年轻会员有什么了不起,目前从事的职业也与写字没什么关系。“对我来说写字就是纯爱好,不因失意、不因功名、不因生计。高兴的时候我写字,不高兴的时候我也写字,提起笔来就凝神静气了。办了展览,受到鼓励,我也不因此感到压力,写字是用来玩的,当做吃饭的工具就没那么快乐了。我不想做字匠。”
随性书写,自然造就独特的艺术风格。林敏玲说:“我学文学,写的文字,内容意境与学院距离很远。我只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她爱读《红楼梦》,在斗方上写林黛玉的《桃花行》,簪花小楷,一笔不苟。书《道德经》5200字,拿起笔来就进入一种入静的状态,是艺术的感染。“这个时代,很多人以为自己很外向,似乎外向才是好的性格,内向是一种缺陷。但写字的人能自己好好呆着,不会觉得寂寞,不会觉得有必要密集的生活。”
虽然自己从小就拜师学书,并获益良多,她却不打算强迫15岁的孩子学书法。她说,“倒不一定必须要学习书法,但从小应该熏陶他学会如何鉴赏书法作品的美,不用把书法当做很严肃、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东西,就用轻松的审美的态度去玩它,就很好了。”
林敏玲
1968年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台山市。1980至1986年在广东广雅中学读书,1990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获文学士学位。自幼师从麦华三教授,擅写楷书,尤以小楷见长,兼善行、草、篆、隶诸体。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州市青年书法协会副主席。
张若强:陶醉于汉字的造型之美
“别叫我书法家,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个书法爱好者。”一见到我,张若强就这么说,似乎已经出版的五六本书法集、举办的三四次书法展还不足以自矜似的。作为一个理工科背景浓厚的书写者,他说自己开始学书法是因了汉字造型美的诱惑,也是得益于上海交大这样一所工科学校丰富的文艺活动氛围,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熏陶。“那时候书法是对我学校生活的一种丰富,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从那时算起,现在我已经业余写了28年书法了。”
虽然不管是学校期间还是之后的职业,都完全与书法无关,但对书法的热爱已经融入了他的骨血,也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家里虽然有书房,他却更喜欢在餐桌上铺上毛毡作为写字的场所,以至于他家的餐桌从来不用于吃饭。他说,写字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日常面对的一切诱惑在那时都已经无用,完全陶醉在汉字极致的美中。“我爱书法的线条。一个字,在书法中有很多的表达方式,你的选择其实体现的是你个人的精神气质,你对生活的感知和你的人格力量。”
张若强认为,对于书法人们有两种极端的认识:普通大众认为书法是一个纯艺术的审美对象,有专业的人去研究、去写就行了,和我们大众没关系,尤其是电脑时代,书写工具变了,连写字都少了,更别说毛笔字。而另一批以书法为专业、为书法而书法的人,则往往与社会脱节。“可是我觉得,书法是个大众文化,中国书法、中国画,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接触一些。不要说传承中国传统审美,首先一个很自然的要求是把字写好。不能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有学习的机会,至少可以让他们选修书法欣赏,学会欣赏一幅字怎么好,为什么好。书法作品是可以长期悬挂、反复揣摩品味的,随着年岁增长,你看出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不仅是美学的人生,也是哲学的人生。书香节我在现场做展览的时候,许多大学生来看,他们和我聊天,都是对书法很感兴趣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学。”
在强调书法的重要的同时,张若强同样也不赞成把书法从当下割裂开来:“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成本是有限的,书法不能是我一生的追求,而只能是生活的一种补充。历史上的书法家,他们也不是专业书家,他们是官员、学者、士绅……他们留下的、我们如今临摹的书法作品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书艺高超而留的,而是奏章、信札、碑铭、文件……是客观传承下来的有意味的形式。对于他们来说,书法是基本功,我觉得这非常好。”
张若强
字子林,号野渡村人、平和斋主人,1964年生于荆州。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国书香节艺术顾问。曾出版书法集《关注情绪》、《守恒与变异》、《饮水思源》、《平和》、《平安即福》,并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
薪传:以书艺完满自我的人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军曾撰写文章,从书法艺术代际传承的角度讨论新一代书者如何在新世纪里建立国际视野与文化身份,文化薪火如何相传的问题。
他写道:“品味林敏玲的作品,不难发觉这是一个对传统怀着骨血般情感的人。她把笔、墨、纸、砚放置于对传统情怀真诚的致敬中,可以说,这既是作者对传统的怀念,也是作者对自我的升华。……她以自己的专注和坚持,守护传统艺术的光辉,探索艺术一切可能的新径,也为它的裂变、困顿作证,而在传统与时代的对话中,又令她的作品拥有了一种安静踏实的品质。”
其实,对于林敏玲,或者张若强来说,薪传并非刻意。书写就是他们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让他们心灵警醒而宁静,丰盈了他们的人生——并非全部,也无法割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