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条华侨铁路江门造
中国第一条华侨铁路——新宁铁路
尹继红(左)与阿来合影
本土原创长篇华侨小说《乡图》出版
展现清末广东风情
日前,长篇华侨历史小说《乡图》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元旦期间举行盛大的发售仪式。该书是江门市文联主席尹继红历时四年创作而成,以1906年修建中国首条华侨铁路——新宁铁路的陈宜禧等华侨为人物原型,描述了150年前始发、延续至民国中期的沿海农民出洋谋生大迁徙,以及由此带来的中西方物质与文化交流的历史。
文学巨匠巴金在上个世纪30年代根据一段亲身经历写成一篇散文《机器的诗》,这些文字记录的就是新宁铁路。《乡图》因为聚焦中国首条华侨铁路新宁铁路而引起巨大关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对这部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新书上架,本报专访了该书作者尹继红。
本专题采写及图片翻拍 记者吴波
对话尹继红——
碉楼与铁路
见证了华侨精神
广州日报:创作这部华侨历史小说的初衷是什么?
尹继红:我从小就有一个文学梦。但是这本书最初的写作动因应该和文学梦关系不大,似乎更多的是当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但在倾听以及品味的过程中,我的文学瘾又被勾了出来。其实,我第一次对这一题材产生文学冲动大约在15年前,我是偶然在新会一个叫“黄竹坑”的地方,见到了大量裸露于黄土之上的坛坛罐罐,里面装着一根根的白骨。当地人告诉我,这一处是华侨义冢,埋着上千客死在海外的乡亲的遗骨。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了,但是归葬故乡却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经此一幕之后,我开始关注这段延续了一百多年,至今还在以新的方式延续的江门人的出洋史以及与之相关的细节。我才一天比一天深刻,也一天比一天感性地意识到,这是一段文学的纯度极高的时间和空间。
广州日报:作为一个湖南人,您写华侨历史、写广东清末的风情和故事,您觉得难度在哪里?
尹继红:这部小说写作有两大难度:一是宏大的故事构思。整部小说时间跨度是40年,出现的人物近百人,要将他们融入一个完整的故事里面而又呈现出各自的角色分工以及性格特征,是一件非常耗脑的事情。在小说初期写作的阶段,我的脑子里从早到晚都被这些人物纠缠。
第二大难度就是史实的考证,这是历史小说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历史小说远比一般小说难写的地方,因为你的故事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展开,必须谨守历史的真实。写作这部书稿,前后花了三年多时间,但是熟悉这段历史、熟悉这片土地、熟悉这里的人文风俗,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我无数次穿行于这里的田间村落,穿行于这段历史留下的乡村印记里;我也无数次在江门的华侨博物馆里流连,这里保存着全国数量最多的华侨文物;我翻阅了几乎所有江门华侨历史研究专家们的著作;我还站在三藩市海风翻卷的沙滩上,想象着我的主人公此刻就羁押在对面的“天使岛”上……
广州日报:《乡图》出版后引起各界关注,虽说这只是讲述时代风云下的家族故事,却折射出清末广东的风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结构?
尹继红: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故事结构,是因为我试图通过这个结构挖掘出家族命运的传奇性潜质,让家族故事不同凡响。但是,《乡图》并不仅仅停留在讲述传奇故事上面。这个家族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必须和一个时代风云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体现出来。我们从这个家族故事里能够看到一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血泪史和创造自己生活的奋斗史。
广州日报:您如何为这本小说选择故事的背景?比如说为什么选择新宁铁路的修建历史?
尹继红:碉楼与铁路见证了华侨百年血泪奋斗史的奇迹,新宁铁路虽然曾被大文豪巴金写进作品,但我想广东人知之甚少。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清末至民国时期。1903年至1945年。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动荡时期。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一次华工出洋潮后,华人逐渐在美加站稳了脚跟。但是美国、加拿大等先后出台了排华政策。这一时期,一方面大量的华侨回乡炫富,同时也吸引着无数的广东农民千方百计出洋。故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展开。
华侨“史诗”
清末风情
《乡图》以上个世纪兴建新宁铁路的华侨为人物原型,以中国广东农村一个普通家族的命运沉浮为线索,展开了一个时代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历史描写,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精神风貌。著名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表示,《乡图》是一部史诗,是篇长卷,写了三个“乡”:“离乡”、“思乡”、“返乡”,给大家描绘了“三乡图”,展示了华侨百年的奋斗史和血泪史,也展现了近代人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乡图》将故事放在清末民初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展开,写的是乡民闯三藩的故事,整个故事发生在广东五邑侨乡及三藩这两个区域,散发出浓郁的清末风情。著名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章以武表示,作者尹继红的名字在广东文坛还颇陌生,但是作者驾驭如此厚重的题材和恢弘的场面却显得甚为娴熟。作品写得很真诚,情感很饱满,视野很宽广。
他表示,华侨的出洋史对广东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题材的文学关注明显是乏力的、不足的。因此,在这个时候读到《乡图》这样一部比较有深度而生动地叙说这段历史的长篇小说,不仅是广东文学创作的一个收获,同时也为我们更多地关注这段历史、审视这段历史的遗留打开了一扇窗。
首条华侨铁路真相:
兴建者最终被逼疯
大家都知道江门现今并无铁路,那么当时中国第一条华侨铁路是如何在这片土地破土而出的?据尹继红介绍,1906年6月开工的新宁铁路,是我国内陆第一条华侨铁路。该线路自广东省斗山之北街修起,全长109公里,支线28.5公里,1913年竣工。新宁铁路是由华侨新宁县人陈宜禧集资兴办的,并由他首任新宁铁路公司总经理兼工程师。《乡图》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正是陈宜禧等。
新宁铁路干线北街至斗山间设有37个车站,支线自宁城至白沙设有11个车站。全年运输旅客达到300多万人,收入130多万元。公司拥有德国制造的机车3台,美国制造的机车15台。此外,新宁铁路公司还拥有江门北街一号码头一座以及工厂、造车厂等。新宁铁路实现双线制,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同时,新宁铁路公司还开办附属营业,在客运列车上售卖各种食物。公司每年招商投标,价高者得以经营,并要按时交纳租银等。
当陈宜禧完成如此惊人的壮举后,早就眼红新宁铁路这块肥肉的广东军阀,以莫须有的借口,突然宣布接管新宁铁路,而为新宁铁路耗尽毕生心血的陈宜禧被扫地出门。他颤巍巍地回到了斗山镇美塘村的老家,每天目光呆滞地望着屋顶的铁轨,不久就变得疯疯癫癫。嘴里常常胡言乱语地叫喊:“铁路修到佛山了!”并要家人找轿子来抬他出去看铁路。
1939年,日军侵华,新宁铁路被拆除。
内容简介
清朝末年,广东农民司徒振南离别新婚妻子邓秋月,历尽艰辛到达美国三藩市谋生,开创自己的事业。在大洋彼岸,他遭遇了种种人生痛楚和生活变化,被迫另娶,无法兑现对原配妻子的承诺。在寂寞的等候和无奈的守望中,邓秋月与相依为命的小叔子司徒振江萌生情感。司徒振江为了能够娶邓秋月,只身远渡重洋寻找兄长。待他千辛万苦回到家乡时,邓秋月却怀着他们的儿子离家出走了。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他一直苦苦寻找着邓秋月。在三藩市奋斗了二十多年的司徒振南经历了丧妻失子之痛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决心投入到实业建国的理想之中——在家乡修建铁路。为了这条铁路,他将自己的生命耗到了油尽灯枯。他目睹着倾注自己半生心血的铁路毁在了抗日战争的炮火之中,带着无限的遗憾与愤懑逝去。司徒振江与邓秋月团聚了,但是他们平静的生活很快又被战乱打破。就在司徒振南为兑现对邓秋月的承诺而修建的碉楼里,司徒振江和他的亲人们与日军浴血战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