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证古文《尚书》系“伪书”?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研读札记
“清华简”局部图(图片来自网络)。
本报专访清华教授刘国忠 网友质疑“清华简”来历不明 有出版炒作之嫌
儒家经典文献——《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而对《尚书》现存版本《古文尚书》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在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清华简”中,专家们通过研究失传多年的《尚书》原貌发现,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是“伪书”。
昨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清华简”给古文《尚书》真伪之争一个明确的结论。但网友质疑“伪书”之说早有定论,作为证据的“清华简”来历不明,有出版炒作之嫌。
文/本报驻北京记者于梦江
争议史
古文《尚书》真伪无实证
刘国忠教授告诉记者,《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这就是《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现在流传的《尚书》分为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把《尚书》列为禁书,规定民间所藏的《尚书》均需烧毁,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这也给《尚书》带来了“灭顶之灾”。西汉时,有个名叫胜的博士伏生把《尚书》秘密藏在宅中的墙壁间,等取出来时,书已散乱不堪,只有28篇。刘国忠介绍,由于这些篇章是用当时的隶书写成的,故称为今文《尚书》。这部书被汉朝政府列入学官,据多数学者的考证,认为它是真的。
汉武帝时,相传鲁恭王刘余为了扩大自己的宫殿范围,拆毁了孔子的旧宅,并从孔宅墙壁中发现了许多用蝌蚪文字写成的竹简,由于汉以前多用大篆或籀文,所以这些被称为古文《尚书》。当时的学者也是孔子的后代孔安国把它和通行的今文《尚书》互相校读了一遍,发现多出了16篇。
在而后的战乱之中,古文、今文《尚书》都失散,不存在了。到了东晋时期,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朝廷将其颁行天下,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就是根据梅赜所献版本编修。刘国忠教授介绍,从宋朝开始至今,许多学者都在质疑这部书的真实性,其中包括朱熹等学者,但大多从文字以及内容上来考证,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于是古文《尚书》的真伪之争便一直延续下来。
“清华简”
2008年捐赠成证伪主证据
对古文《尚书》真伪争议给出证据的是“清华简”。
据介绍,“清华简”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9篇简文,其中,属于古文《尚书》一类的文献有《尹诰》篇,专家将其与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清华简”《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而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与之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此外,在《说命》篇中,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篇共由3篇组成,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是由3篇组成。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然而,同《尹诰》篇一样,传世的古文《尚书》中《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也完全不同,证明是后人编造。
刘国忠说,经过研究对比,证实了现行流传的古文《尚书》与战国时期的《尚书》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证实确系“伪书”,这给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真伪之争一个明确的结论。
广州日报:有网友提出,清华简2008年就入藏清华大学,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得出古文《尚书》伪书的结论?
刘国忠: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清华简”之后,立刻开展了对“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到2009年和2010年,已经研究出对《尚书》真伪的成果,我们还出了一本书,名叫《走近清华简》,里面也有对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研究结果,只是这两天被媒体广泛报道出来。
广州日报:“清华简”是判定古文《尚书》是“伪书”的证据,有网友质疑“清华简”的来历,一直都说是一位清华校友捐赠的,那么捐赠之前“清华简”有什么身世之谜?
刘国忠:“清华简”是被人从墓葬中盗出来的,辗转到了香港,后经过一位清华的校友捐赠给了清华大学,至于是谁从哪个墓葬中盗出来的,现在还不清楚。2008年,我们对清华简进行了严格的鉴定,一是专家鉴定。清华大学邀请了11位全国研究竹简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鉴定,得出的结论是:竹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内容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书。二是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是:公元前305±30年,即相当战国中期偏晚,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一致。通过测定含水率等物理、化学方面的鉴定,证实了清华简的真实性和价值。
广州日报:现存古文《尚书》是伪书,它是否具有价值?
刘国忠:有很大的价值,我们说古文《尚书》是伪书,只是说它不能作为研究先秦的依据。但该书流传2000多年,且流传范围很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对传统文化起到了深远影响。比如对理学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古文《尚书》中有一篇《大禹谟》对朱熹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
网友评论:
《尚书》是伪书又怎么了?
质疑1:
已有定论为何再炒作?
@孤心俱乐部:就说怎么又把“梅传《古文尚书》乃伪作”的新闻捣腾出来,敢情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列的第贰卷出炉了。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第壹卷由中西书局问世时,还是小有卖点的——只是现在再拿出来,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而言就毫无疑问是碗冷饭了。
质疑2:
“清华简”来历不明
@檀作文:汉伏生所传二十九篇乃今文尚书。五经正义本尚书五十八篇,即古文尚书,被考定为伪古文尚书。近人考订系委托西汉孔安国所传,实晋梅颐所伪。“清华简”未多关注,不知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东西。言有易,说无难。证今文尚书传承有自,不难。然亦恐清华简尚书与今文尚书同源,不足证古文尚书之真伪。
@wanghuahui:古文《尚书》证伪明清之际早已尘埃落定,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清华简”说不定也是删减簒改过的阉割本?
质疑3:
是伪书又怎样?
@洋风汉魂:古文《尚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因为可以根据其中的文字和论点研究伪造者当时的学术思想。所以,伪书不伪书的对于今人来说其实并不如阎若璩的时代那么重要。
名词解释:“清华简”
2008年7月,一位校友向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的李学勤教授评价说,“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
这批竹简于2008年7月15日被运到清华大学。校方立即组织专家,用3个月时间对它们进行了清理保护。据清理,清华简中整简的比例很大,而且简上一般都有文字。简的形制多种多样,最长的46厘米,最短的10厘米左右。简上的墨书文字出于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精整清晰。有少数简上还有红色的格线,即所谓“朱丝栏”。受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是:公元前305±30年,即相当战国中期偏晚,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一致。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