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剧院被批缺少“国际范儿”
本报记者 李鹤琳 编译
从莎士比亚到萧伯纳,再到王尔德,拥有悠久传统的戏剧是英国为之骄傲的文化财产,这里诞生了太多戏剧的传奇。明年,借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契机,伦敦将迎来包括全球莎士比亚戏剧节、LIFT国际戏剧节等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戏剧盛会。日前,英国多位戏剧评论家开始通过媒体向国家剧院喊话,希望剧院能凭借这些戏剧节庆提供的机遇承担起推动英国戏剧加快国际化发展的重任,为英国戏剧的未来增添更多可能性。
近些年来,英国国家剧院过于注重本土戏剧、缺乏国际视野的状态使其饱受争议。有评论指出,早在1956年,英国戏剧评论家肯尼斯·泰南在《建设国家级剧院的需要》一文中就列举了国家剧院的一些首要功能,包括演出莎士比亚名剧、复兴英国经典戏剧、力推本土新剧、引进海外优秀剧目、避免当代优秀剧目被遗忘等。英国国家剧院目前的发展达到了其中每一项的要求,唯有一个例外:引进海外优秀戏剧作品。
1989年,当时刚被任命为国家剧院院长的特雷弗·纳恩曾引进4部海外戏剧,分别来自阿根廷、苏联、德国和日本。这种引进在其任内一直没有间断,直到2001年,又有几部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戏剧名作被引进。但自2003年尼古拉斯·海特纳执掌剧院以来,观众就很少在剧院内欣赏海外戏剧了。只有在每年夏天剧院外围空地上举办的“看这儿”户外戏剧节上,能看到一些外国戏剧公司前来表演交流。
英国戏剧评论家马特·楚曼表示,引进海外戏剧并非像国际贸易那样需要设置配额,让观众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戏剧文化对英国戏剧发展至关重要。他指出,1956年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带领柏林剧团来英国皇家宫廷剧院演出曾在英国戏剧节引起巨大震动,而荷兰戏剧导演伊夫·范·霍夫也对英国戏剧发展影响极深。事实上,包括女导演凯蒂·米切尔和“合拍剧团”在内的很多英国戏剧界知名人士及演出团体,都是依靠走出国门培养自己的戏剧素养的。
媒体指出,如果国家剧院不能借助明年一系列国际戏剧节庆的时机与海外戏剧界展开丰富而有效的交流,那么只会让剧院在自大和自满中故步自封,越来越孤立。只有在引进的过程中,剧院才能通过国际化的环境展示本土戏剧,并在与其他国家级剧院合作时真正实现双向交流。“英国戏剧闻名于世,但这并不是我们盲目树立优越感的理由。”楚曼说,“看看泰特美术馆和国家图书馆,我们的戏剧界在国际化道路上必须加快步伐了。”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