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古村里的收藏家
家境并不富裕的张炳辉为“收藏客家人的历史”,26年来收集了五万多件客家人使用过的物品
张炳辉展示他的宝贝
琳琅满目的藏品
两层高的楼房里,墙上挂满了旧的字画、壁挂、服饰、钟表等,地上则堆满了像章、古家具、瓷器、铜器……这不是博物馆,而是粤闽交界的梅县深山古村落桃尧镇桃源村一位普普通通农民张炳辉的家。26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粤闽赣三省,收集了5万多件物品,老婆骂他,子女不理解,他却乐此不疲,沉醉于他的收“破烂”世界。不久前,“梅县民间收藏协会桃尧分会”的牌子挂在了他家大门口,从此,他才从人家笑称的“破烂王”转正为“收藏家”。
打破习俗留下母亲遗物
说到这些年来的收藏经历,张炳辉兴奋又心酸。
1986年他的母亲病逝,按照客家地区的习俗,老人去世后生前用过的大部分物件都要被丢掉或烧掉,以示“升天”。看着母亲生前用过的东西,联想到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张炳辉突发异想:留下母亲所有的遗物。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张炳辉20多年来像“淘宝迷”一样收集客家地区的民俗用品。
他有一儿一女,平时都是他和妻子种地、管理果树和经营一个小卖部维持家庭生计,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为了“淘宝”,他把家里的钱几乎都投进去了,还常常向亲朋好友借钱。妻子见他像发神经似的常常一身脏兮兮地回来,手里却捧着破盘子烂碟子当宝贝,既心疼又生气。“一听说谁家有老祖宗留下的物品,他把锄头一扔骑上摩托就出门,经常是卖农产品的钱刚拿到手,就进了别人家的口袋里。”张炳辉的妻子卢小芬颇为无奈地说。
“只要是我们客家人使用过,不论它的年代是否久远,不管它的价值大小,我都想收藏,因为收藏的是我们客家人的一段历史。”张炳辉说。他的足迹从周边的村庄、乡镇,直到福建、江西等地,有时一天骑摩托车跑200多公里来回,也不感觉累。
“不值钱”的宝贝五万余件
走进张家,犹如走进一间客家民俗博物馆。记者看到,他的收藏范围非常广泛,网罗的民间藏品琳琅满目。
“我的收藏比较杂,各个时期的用品都很多,虽然这些东西不一定值钱,但它是某个特定时期的产物,有它的意义。”张炳辉说。记者留意到,张炳辉的藏品中还不乏精品,如唐代梅县水车窑的碗,光绪皇帝颁发的牌匾等。
藏品越来越多,以至于占用了家里的各个角落。他家两层高的楼房,楼上楼下都挤得满满当当的,小卖部的柜台上、楼梯上,甚至连床上都不时地摆上一些从各个地方淘来的“宝贝”。
“具体有多少件?”“我也数不清了,至少有5万件,每一件都有它的故事。”张炳辉随手拿起几件“宝贝”:“这是元代的花瓶,这是明代的美女出浴青花盘,那个是大明宣德炉,还有我们客家人以前要用到的藤箱、箩筐,还有客家妇女穿的大襟衫。”
“搞收藏的人最心痛的就是遇到被没有保护意识、收藏意识的人毁坏的残品,真希望自己能在它们被毁坏之前将它们收集回来。”张炳辉指着被锯掉一截的光绪皇帝赐给福建上杭邱氏家族的牌匾心疼地说,“这个是18年前我在福建弄回来的,当地人将它用来作牛栏门,嫌它太长锯掉一截,这一锯就把最后面的印章落款给锯没了。”
希望能有专家鉴定藏品
藏品越来越多,张炳辉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梅县博物馆馆长朱迪光得知此事后大加赞赏,“张炳辉多年来的收藏保护了散落在民间的客家民俗用品,为学者提供了可参考和研究的文物实品,也让人可以直观地了解客家人当时的真实生活情境。”
“我搞收藏的初衷,没有投资的概念,也没有成名的想法,我离收藏家还差得远呢。”如今,张炳辉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专家能帮他对收藏品作一下鉴定,以便进行系统整理分类,让他学习到更多的收藏知识,为客家文化的繁荣发展尽自己的一分力。
羊城晚报记者 黄蔚山
通讯员 吴增贤 饶延志 朱日晖
摄影报道(发自梅州)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