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民歌第一村”花甲民歌手三忧“赛山樵唱”
中新社信阳12月22日电 题:“豫南民歌第一村”花甲民歌手三忧“赛山樵唱”
作者 李贵刚 杨大勇
“大别山上采嫩茶,姑娘笑脸映朝霞,多采茶呀采好茶,手捧丰收心里乐开了花……”冬日大别山区寂静的山林中,忽闻歌声悠扬,记者顺着歌声一路追寻到了大别山支脉赛山脚下的河南信阳市新县八里畈镇南冲村。
低矮的农家小院内,一对年过花甲的乡村夫妇吴为银、刘时银,一边忙碌着拆墙搬砖,一边对唱自如。该村村支书李保坤介绍说,这对老夫妻是村里有名的民歌手,记者听到的就是他们的歌声。
南冲村有“豫南民歌第一村”之誉,唐朝时期光州八景之一的“赛山樵唱”即诞生于此,《打柴歌》、《头花》等在当地至今传唱不绝,“赛山樵唱”也因此成为当地民俗民歌的代名词。
“我们俩可以说是从小唱到老的。”吴为银说,夫妻二人因歌相识、因唱结缘。不过,夫妻俩对南冲村民歌传唱有“断代”之忧。
“村里的年轻人要么出去打工了,要么不喜欢,既不学也不唱,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将来恐怕要失传。”这是吴为银的第一“忧”。
“不是工作需要我才不会学唱民歌,靠这挣钱何时才能娶到媳妇?”新县一名24岁的民歌演员张海如是说。记者发现,正如吴为银所说,多数唱民歌的是农村里的妇女和老人。在青壮年不断外出的情况下,这个原本民歌盛行的山村正面临着民歌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
在与吴为银交谈时,老伴儿刘时银从里屋拿出一本“歌书”,吴为银一把“夺”过去放在怀中,刘时银戏言这是老伴的“宝贝”。
说是“歌书”,其实就是一本破旧的2006年日历,吴为银在日历背后写下了他们唱过的所有民歌歌词,《打补丁》、《青枝柳叶》、《送郎》、《茶山歌》、《插秧歌》、《十爱郎》等经典民歌均记录其上。
记者看到,仅小学文化程度的吴为银所写的歌词中有许多错别字,但一笔一划都很工整。吴为银说,写这本“歌书”的初衷就是防止民歌失传,统一唱腔,平时这本“歌书”都压在枕头下。“可惜没有人来帮我谱曲,不方便后人学唱。”这也成了他的另一“忧”。
新县文化馆馆长陈世松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在南冲村搜集的近200首民歌都是靠世代口口相传,没有歌词更没有歌谱。陈世松表示,未来将对搜集的民歌进行整理归类,编印成册,专辑出版,建立民歌手档案,资助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发掘民歌的美学价值。
对吴为银夫妇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儿子为减轻家庭负担长期外出务工,未能继承夫妇俩的“衣钵”,这是吴为银夫妇的第三“忧”。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