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资金片源,艺术影院两大难

2011年12月19日 05:46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彭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晨报记者 彭骥

北京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渐有起色,江志强“不以赢利为目的”自然是对其筚路蓝缕早有准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几拨人曾尝试建立艺术影院和艺术电影院线,但遗憾的是都没能坚持下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主流电影很重要,非主流电影也很重要”,也有越来越多人提出“建立艺术影院的市场条件和影片条件已成熟”;然而,现实中,艺术影院的建立依然面临着不小问题,上海、深圳等地观众期盼着艺术影院的出现。

缺雄厚资金

22年前,上海胜利、平安两家艺术影院名声显赫,《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上映时曾上演连续两个多月满座,可惜两家影院现在早已易主他用。数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各国艺术片收获了超乎想象的热捧,《皮娜》、修复版《大都会》等艺术电影更是一票难求。但是,上海迄今尚无一家艺术影院。影评人妖灵妖认为,经营是制约艺术影院在上海发展的主要原因,“北京为什么有百老汇?因为有江志强。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之前也想过在上海搞文艺片俱乐部,但有没有影院愿意长期拿出一个厅,在《变形金刚3》上映的时候依然放《钢的琴》、《碧罗雪山》?如果有一个老板肯站出来说,我们的电影院做,亏钱也做,艺术影院马上就有了。”站在院线的立场上,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则表示:“影院不是慈善机构,票房达不到水准,水电煤都付不起了,电影院怎么还能放艺术片?”除了企业大老板的强势介入,吴鹤沪呼吁国家给予放映艺术电影的影院一定政策支持,“税收降低、津贴补贴,让利给特殊的影院。”

缺充足片源

日前,“当代中国人的一生——独立电影放映”独立电影展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举行。24部独立电影,放映地点不是在电影院,而是在美术馆和书吧。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组委会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认为,虽然市场对艺术片、纪录片等确实有需求,但片源始终是难题,高昂费用是国外艺术片、纪录片等进入中国的一道门槛。国产片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每年中国会生产六百部左右的电影,没机会进入院线的四五百部电影里,真正能称为艺术电影的影片少之又少,“我们要防止那些商业走不通的伪艺术片变身为艺术电影进入艺术电影院。”影评人张小北也认为,目前中国艺术影院的最大问题还是片源不够,“我国生产的艺术影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难以支撑一条院线的正常运营,必须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进,但目前这一点显然不现实。”

[延伸阅读]

知名艺术影院,成名前的艰辛

柏林“军火库”、法国“MK2”等是全球电影爱好者追捧的艺术影院或院线标杆,而粗略了解下其艰难的发展史,就会知道:坚持是个多么可贵的品质。

德国柏林“军火库”

艾丽卡和乌里奇·格里格夫妇是“军火库”影院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两人在德国柏林成立了一个电影协会,取名“军火库”,策划个性化的放映活动。一开始,“军火库”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和赞助,完全依靠票房。后来,协会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场地和场次已经不能满足观众要求,所以他们决定自己成立一个影院,采取会员制,收取会员费。虽然非常有名,但“军火库”的经营一直都很困难。1971年,“军火库”举办的“青年电影论坛”放映活动因为影响很大,与柏林国际电影节合并,略有起色。后“军火库”影院保持了与电影节合作又相对独立的工作方式,常年进行主题展映。它拥有独一无二的遍及全世界的专业联系网络,和许多欧洲电影节是伙伴合作关系。德国媒体评价:“一个‘军火库’胜似10个电影高校,成就了柏林成为世界级的电影城。”

法国“艺术与实验影院”

法国的艺术院线是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电影经营体制,缘起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巴黎一群充满理想的小电影院经理突发奇想,把那些专致于捍卫被人们称作“作者电影”、“实验电影”或“艺术电影”的高品位影片的影院经营者与其他同行加以区别,并给予支持。1955年,“法国艺术与实验影院协会”(AFCAE)由一些影院经理和影评人发起成立,并获得了官方地位。“艺术与实验影院”运动阵营从此不断壮大,法国也因此成为全世界艺术影院密度最高的国家。法国“艺术与实验影院”具有两大特征。第一,它必须符合以政府法令形式规定的各种标准,并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年度定级申请与核定。第二大特征是国家补贴机制。法国最大的艺术院线是由制片商马丁·卡米茨(MatinKarmitz)创办的“MK2”。

标签:艺术影院 片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