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诗意的公正”

书人闲话

□桑 农

抗日战争期间,齐邦媛就读于武汉大学外文系,师从美学家朱光潜。朱老师给学生讲授英语诗歌,常常以中国古诗相印证。讲到华兹华斯《孤独的收割者》中描绘歌声渐远的诗句,他提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讲到华兹华斯另一首《玛格丽特的悲苦》中那句“the fowls of heaven have wings, …… Chains tie us down by land and sea”(天上的鸟儿有翅膀……链紧我们的是大地和海洋),他又提起“风云有鸟路,江汉恨无梁”。齐邦媛记得,朱老师读到这一句,语带哽咽,稍微停顿又继续念下去,念到最后两句:“If any chance to heave a sigh, They pity me, and not my grief.”(若有人为我叹息,他们怜悯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朱老师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他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座学生,一片愕然,却无人开口说话。

齐邦媛写道:“这是一件难于评论的意外,甚至是感到荣幸的事,能看到文学名师至情的眼泪。”

外文系还有一位田德望老师,刚由意大利回国,开设选修课“但丁《神曲》研究”。当时学生都去选“俄国现代文化”了,只有齐邦媛一个人选修这门课。先是在教室上课,田老师全套西装,站在讲台后面,齐邦媛坐在下面的学生座位上。空荡荡的教室,只有师生二人遥遥相对。后来,改到田老师家里上课。师母在一边带孩子,忙家务时,会把七八个月的小男孩放到爸爸怀里。田老师一脸尴尬,齐邦媛便赶紧接过来,一面抱孩子,一面听课。一次,有位同学去田家,看到了这一幕,回来对大家说,齐邦媛手里抱着孩子,师母在扇炉子,老师仍然在讲《地狱篇》十八层地狱不知哪一层的诗句,一时传为笑谈。

一九四七年,“反内战、反饥饿”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武汉也不幸发生了“六一惨案”。在集会上,有人提议齐邦媛为死难同学撰写悼文。齐邦媛刚说了一句,恐怕没有能力两天内写这么重要的文章,立刻就有人大声说:“你不是朱光潜的得意门生吗?这事难不倒你吧。”又有人嘀咕:“小布尔乔亚的《神曲》里没有革命和暴行。”最后,齐邦媛按时完成了一篇连最激进的同学也没有异议的悼词。她说,写作时,耳边似乎响着朱老师诵念的诗句。这让她想到,苦难的中国何日才能超脱苦难的血腥、对立仇恨,能允许求知的安全和思想的自由?她回忆说:“我由人心开始写起,到知识、思想的自由止,诚实地说出大多数人的想法,也预言了我一生的态度。”

齐邦媛晚年,回顾一生的经历,撰写了长篇自传《巨流河》。去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这本自传的删节本。今年,该书获得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奖”,奖金三十万元人民币。这是国内目前奖金数目最高的一个文学奖项。授奖词上说:“这本自传体散文感动了海峡两岸的无数读者,也震动了中日两国的读者。……作家所表达的国恨家仇与个人的深深惆怅之情,被织成知识女性委婉俊雅的文学语言倾诉出来,体现了对‘诗的真理’和‘诗的正义’的不懈追求。” ———这里的“诗的真理”和“诗的正义”,是西方文学理论术语。所谓“诗的正义”,即Poetic Justice,也可以翻译为“诗意的公正”。毫无疑问,齐邦媛的书之所以能够超越党派和族群的分歧,引起普遍的共鸣,与她秉承了“诗意的公正”有关。而追溯其思想的源头,这又要归功于她早年接受的诗歌教育。

桑 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