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把对生活的感恩形诸文字

2011年12月09日 06:1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何淼玲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刘克邦(右)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合影。

本报记者 何淼玲

“一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命运”

“一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命运!”数十年过去,中国作协会员、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刘克邦谈起往事仍掩饰不住兴奋,感恩文学改变了他命运。

“1978年,我参加湘乡一中复习班,准备高考。老师出了道作文题,叫《记新时期的二三事》,我把日记本上一段文字稍加修改后交了上去,老师非常欣赏这篇文章,在班上作为范文朗读。高考第一场考试是语文,打开试卷一看,作文题是《新长征的号角吹响以后……》。我大喜过望,那篇文章不正好与此作文题相吻合吗?唰唰唰,三下五除二,半个多小时作文就写好了。高考语文我得了89分,幸运地被省财会学校录取了。”

这篇高考作文还在改变着刘克邦的命运。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从学校毕业等待分配。因当时毕业生的档案和高考试卷是放在一起的。湘潭地区财税局领导看到了刘克邦的那篇高考作文,认为文笔不错,就把他留在了湘潭地区财税局。

“一切源于生活的馈赠”

“刘克邦的散文以最质朴率真的笔墨,还原日常生活的丰厚质地,发掘平凡生活中的温暖诗意,讴歌寻常人物心灵中的真善美。他的散文是对生活的温情触摸,有对人性的细腻描写,有对人生的宽容理解,有对伦理道德的敬畏与坚持,表达了人类对美好与温暖的追求。”

这是今年4月湖南省作协将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散文奖项授予刘克邦散文集《金秋的礼物》时的颁奖词。

一个搞财政出身的官员,每天与数字打交道,居然能写出这么多优秀的散文,而且能获得毛泽东文学奖,个中奥秘何在?刘克邦说:“一切源于生活的馈赠!”

上个世纪50年代,刘克邦出身于洪江市一个教师家庭。3岁时,父亲被打成右派,遣送回原籍湘乡农村。为了生计,刘克邦干过最脏最累的农活,插田、打铁、翻炉渣、搞搬运……政治上还受到歧视。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其命运才得到改变。

培根说过:“面对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面对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坎坷的经历给予刘克邦丰厚的人生馈赠,岁月的磨难没有使他怨天尤人,反而培育了他坚强、感恩的心。他以感恩的心写身边的人和事,点点滴滴、件件桩桩,触发了他、打动了他,提笔就写。正因为不打官腔,不写套话,发乎真情,他的文章有一种温暖、温润之气弥漫其间。

生活中的刘克邦,有着一颗向善的心。身为副厅级干部,通过写作有了更多的关注平民的眼光与心系平民的情结。2000年3月,永顺县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刘克邦时任省财政厅商业处处长,与同事出差途中正好目睹了车祸发生,他带头冲下20米高的河坎救助乘客,为伤者赢得了宝贵救治时间。2008年1月,第一本散文集《金秋的礼物》出版不久,他就在老家湘乡举行了一场爱心签售活动,将400本书售出所得的1.7万多元,全部捐给了湘乡网站《爱心之窗》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学子。

“为文”有益于“为官”

在刘克邦看来,文学好坏不应与作者的身份相联系。官员与平民一样,只要有文学爱好和功底,有高尚的品德与情操,同样可以写出传世精品。中国古代有很多文学家也是官员。官员与作家连在一起并无不妥之处。相反,官员作家接近社会各阶层、经济各领域的条件和机会更多,了解和掌握各方面情况更丰富、更真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题材,他们通过文学语言将工作和生活中的体会、感悟和思考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和表达,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工作能力,更能够通过写作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从此意义上说,“为文”有益于“为官”。

一边是繁忙的政务,一边是闲情逸致的写作。怎么处理两者关系?

刘克邦介绍,他一般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少有其他爱好,觉得读书写作最惬意,长期以来已成了一种习惯,朋友约他去打牌、钓鱼、郊游,他都婉言谢绝。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