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彭登怀“大胆设想”:把川剧纳入小学教材

2011年11月09日 07:47
来源:成都晚报 作者:王红强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分享到: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市文联下发的《关于促进我市川剧发展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川剧八条”)引起强烈反响。前日举行的成都市川剧发展促进工作组项目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盛赞“川剧八条”试行对振兴和发展川剧将发挥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还就如何以身作则扶植川剧创作、传承和发扬川剧展开热烈讨论。川剧史上唯一女编剧,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享有者徐棻更激动地表示,“川剧八条”的出台如一针强心剂令所有川剧人振奋,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川剧回归大众艺术舞台指日可待。

徐棻(著名编剧):“川剧八条”如一针强心剂

在徐棻眼中,此次出台的“川剧八条”是迄今为止成都从政府引导层面出台的最全面、最深入的一个振兴川剧政策。“首先是在培养川剧人才这项上我很赞赏。川剧少年班的提出,通过‘院带班’‘师带徒’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学习川剧的专业问题,还能为培养优秀川剧新秀保驾护航。其次,川剧是中国戏曲的瑰宝,我认为扶持川剧到国内外巡演,扶持川剧对外交流,彰显大众艺术魅力很有必要。”

徐棻回忆起1993年随市川剧院出访法国演出的盛况,她透露当时演出轰动巴黎。但随着近几年川剧发展边缘化,“走”出去这条路走得异常艰苦。她表示,“近三年来,我们仅到15个城市演出过。俗话说久了不出去别人自然会忘了你,所以让川剧走出去,被更多人认识喜爱也是振兴和发展川剧中不能忽略的一点。”

令她欣喜的是,省市各级政府部门一直重视扶持川剧,本月底,她将带着精编后的《红梅记》与28位演职人员一起再次受邀前往法国参加中国戏剧展演周。“我今年已经78岁,还在不停写戏,不为名利,而是出于对川剧的喜爱。‘川剧八条’的出台如一针强心剂令川剧人振奋,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川剧回归大众艺术舞台指日可待。”

彭登怀(川剧变脸大师): 传承川剧应该从娃娃抓起

谈到“川剧八条”的出台,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用“振奋人心”形容自己的心情。“这可说是川剧史上一次大变革。‘川剧八条’的出炉为川剧人指明前进的方向。我感到身上肩负的使命更重了。”

他细致分析了“川剧八条”中的第二条,培养引进川剧人才;第三条,支持创作鼓励夺奖。“培养引进人才很好,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传承这门艺术就该从娃娃抓起。我有个大胆设想,能否将川剧纳入小学教材?”他透露,这一设想是真实的心得体会。“最近我被石室中学聘任为校外专家辅导员,与同学交流后,我发现他们对川剧充满好奇,却苦于没有‘门路’。相信川剧少年班的开设能解决这一苦恼。我也乐意发挥桥梁作用,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技巧。”至于扶持创作,彭登怀说,创作一个好剧本如今可谓难上加难,原因之一是真正掌握川剧精髓的编剧越来越少。“徐棻老师78岁了还在写,没办法,因为没人。幸而这次‘川剧八条’提出可以面向社会扶持川剧剧本创作;扶持新排、修改、复排优秀川剧剧目……相信随着人才涌入,找到好的创作并非难事。”

陈巧茹(川剧代表性传承人): 除了传承 创新也很重要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巧茹认为,“川剧八条”实实在在解决了川剧的“贫”问题。她解释,“贫”主要指人才缺乏,现阶段的川剧演员多是1979年学艺的老演员,如今“断层”情势严峻,培养引进川剧人才十分必要。陈巧茹还表示培养新人时,“要以老带小”,即让得了奖的“梅花演员”先在台上表演,再让新人表演,用这样的方法来教他们。她还认为,除了传承,创新也很重要,如最近推出的《川剧秀》就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成都晚报记者 王平平 摄影 王红强

标签:川剧 彭登怀 创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