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才是读史的常态
《南明史》 顾诚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年7月
孙献涛
柳亚子讲过,南明史是华夏民族的痛史,痛彻心扉。“痛”才是读史的常态,甚至是读史的方法。习惯了戏说和“那些事”的人们,再读顾氏《南明史》,可能要下一些功夫,要调整一下心情,并受到一些震撼。
算算顾诚先生辞世已经8年了。南明消亡,按照顾版《南明史》的结论,标志是康熙三年(1664)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距今已经347年了。一个人,一本书,一段史事,有着共同的交集,和互不相干的意义。
1978年发表的《李岩质疑》是顾诚专攻明末史事的发轫之作,也可视作他写《南明史》的最早开端。
《南明史》并未出现“李岩”这个被郭沫若和姚雪垠捧到了天上的名字,从1971年至1978年,顾诚已经查阅了一千种地方史志和数百种明人文集,他很确定地判断:没有李岩这个人;同时指出李自成败退北京城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像评书里的情节那样,因为听信了牛金星的谗言,未采纳李岩“稳定人心、分兵南进”的建议而一败涂地;而是因为李自成的革命精神过于旺盛,进了城还像个流寇似地一味追赃助饷,未与已经不战而降的明朝官僚集团建立抗清统一战线,生生把已经归顺自己的吴三桂赶到了清朝那一边。这就整体推翻了郭沫若名篇《甲申三百年祭》的立论基础,那句自1949年一直说到今天的“不学李自成”,原来是一句没有根据的空话。顾诚的“李自成并未封建化”,被青年学人(张晓波)赞为至论。
《李岩质疑》为顾诚赢得了国际声誉。本来国际上专研明清史的洋人教授就不多,《李岩质疑》发表后,这些相对而言更纯粹一些的国外学人很快就接受了这一结论,并知道了中国有一个学问很大的教授叫顾诚。
学问大源于吃苦多。再版《南明史》前,我与同门大师兄陈宝良教授商量,决定把《我与明史》作为代序放进新版之中。夜深人静,校读全篇,看到顾老师回忆冬天骑车到国家图书馆抄书:路远天寒,他骑一段就得停下来,到路边商店借火烤一下冻僵了的双手,出来再骑,数年如一日,风霜雨雪,从未间断。我忍不住哭了。
南明史的门道在哪儿?顾先生是老派学者,认可历史唯物主义,但并不迷信所谓的历史必然性。他在书中告诉我们,直至1644年清兵入关,披甲人(军队战斗人员)也不超过十万,战斗力相当有限;直至1651年清军已经入关7年之久,面对仍占据着南中国半壁江山财赋之地的朱明政权,满清对占领全中国还处于敢做不敢想阶段,骨子里掠一把即北归的念头依然存在。李成栋、姜瓖等曾率军为清朝横扫一方的汉将之所以敢于先后率全省反正,就是因为看到了满清“不过如此”的本质。
南明败亡于内部,清朝只是外因。二十年间抗清局面时起时伏,朱明政权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旗帜不统一、各自为战,一直是南明最大的内患。与此同时,朱明正统力量和农民军余部以及海西郑氏军事集团之间,也一直未能形成合力。几次抗清局面的好转,都缘于抗清力量的联合;而每次大好形势的失去,均肇始于南明三股力量的分崩离析。而这一切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使得本来不成气候的清朝势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凭空得利。曾有年轻学人(张晓波)读《南明史》后感慨:自1616年努尔哈赤公开与明朝叫板开始,清朝是一个接一个地中五百万头彩,手气之好,运气之佳,实中华五千历史中所仅见。
好运气的清朝几乎耗尽了华夏民族的运气。尤其是近代科技和启蒙思想,均在明清艰难易代之后戛然而止。代表落后文化发展方向的清朝政府二百七十年间坚持不懈地强推民族歧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和忠君愚民政策,直至1900年前后,连蕞尔小国日本都已经一只脚跨入了现代,清朝最高决策者西太后还在纠结洋人的膝盖会不会弯曲,还愿意相信义和拳民刀枪不入。这一切均非必然,这一切均发端于南明。柳亚子讲过,南明史是华夏民族的痛史,痛彻心扉。
但是“痛”却是读史的常态,甚至是读史的方法。习惯了戏说和“那些事”的人们,再读顾氏《南明史》,可能要下一些功夫,要调整一下心情,并受到一些震撼。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