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鲁迅吃饭
丁雄飞
鲁迅为现代汉语贡献出很多概念,随便举几个,“极期”啊,“死火”啊,“横站”啊,“无物之阵”啊,有的看官大概闻所未闻吧。这也难怪,在象征层面“鲁迅”不都要被请出“教科书”了么,于是这些词至今还存在的价值大概也就在于养活了我们这些靠折腾中文吃饭的人吧。鲁迅还发明了个词叫“热风”,因为“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所以鲁迅“我自说我的话”才成了股“热风”给周围带来“感受和反应”。想必正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有如是的期许,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师友才把他们的丛刊称为《热风学术》。所谓的“文化研究”,我觉得说得朴素一点,背后就是种对社会的大关怀,刚出炉的这本《热风学术 第五辑》就先把这关怀聚焦在了时下盛行东亚的“网游”上。“网游”除了作为一种新的游戏,“更意味着一种玩游戏的方式、一种被这个方式引领着蓬勃展开的网上生活”,不难想象当网游少年渐渐长大,他们注视“真实”世界的视线里必然带着《魔兽世界》的“节奏感、空间感、兴奋点、注意力、想象力、逻辑意识、情绪倾向,乃至审美情趣、文化认同和善恶观”。因此书中东亚学者针对性的论文和讨论便显得十分迫切而富有意义。
书中的另一亮点就是由三篇台湾学者的论文组成的“陈映真评论小辑”,而其中赵刚先生的论文便是取自其刚刚出版的评论早期陈映真小说和思想的专著《求索:陈映真的文学之路》的第一章。《求索》体现了这两年中文学界“陈映真热”的延绵不断,而无疑它是一本严肃认真的论著。就我理解,书名“求索”有三层意味:第一层是陈映真先生自1950年代以来由其“为己之文学”而进行的求索:“他自剖,一定程度上就是剖世,反之,剖世也一定包含了自剖。”第二层,如吕正惠先生所说,是赵刚自己“借由阅读陈映真所想探求的、所企图建立的、那一种模糊的说不出的东西”。第三个层面,则是在更大的意义上,求索“内在于、临近于我们”的“整个第三世界文学与思想的资产”,从而展开“一种具体的地方感与时间感的对真实历史与具体问题的反思”,这里呼应了赵刚在自序中对其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主义”的“文化左派”位置的反思,以及光爷陈光兴指出的台湾左翼知识界面对大陆知识界“必须在原有欧美的学院训练外寻找其他的知识方式的迫切感”。《求索》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小说分析是建立在充分经验性的文本细读、将文本打开的基础上,虽然毫无疑问任何分析框架在突出一些细节的同时必然会抹杀另一些细节,但是赵刚对保留文本“历史性与有机性”(也就是倪文尖老师所津津乐道的“文本整全性”)的追求绝对使许多被理论挟持的“文学研究者”自惭形秽,因为文学之为文学仅在于我们每一个普通读者当下的阅读体验。
赵刚先生本身是社会学出身,从他的陈映真论能够引出另一个正当红的研究脉络,就是所谓的“新文化史”。最近翻译出版了新文化史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的美国历史学家林·亨特的两本书《新文化史》和《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前者为其所编文集,可谓西方人文学术“文化转向”的标杆。新文化史所注重的是历史中的文化因素,借助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理论等学科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符号、仪式等文化象征的分析,用文化的观念解释历史。比如本辑《热风学术》中《“萌文化”与物化女性——对台湾在线游戏及其广告的分析》一文中梳理的“台湾在线游戏(史)”就是典型的新文化史范畴中的物质文化史,而赵刚对作为文化想象的陈映真小说的研究侧重的则是社会记忆史和政治文化史。其实不论是文化研究还是新文化史或许都是对现代学科分化体制的挑战,从而试图激活知识者对社会的关怀和介入,也就是激活鲁迅的“热风”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讲中文的人都要靠鲁迅吃饭。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