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神秘莫测的帝王玉棺

2011年10月15日 05:06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戈·阿米尔陵园中的棺材:右为铁木尔的墨玉棺材,左为其后人的玉石棺。

徐州狮子山复原的楚王玉棺

铁木尔塑像

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的“慈禧和田玉”

铁木尔墨玉棺材

专题撰文 吴聿立

今年5月,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开始后,汉墓主人的身份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最后,考古工作者排除了种种争议,认为他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兄弟刘非。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就有汉代皇帝及其宠爱的近臣死后独享的金缕玉衣。而令人吃惊的是:与刘非金缕玉衣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口盛放穿着金缕玉衣尸身的玉棺。这口玉棺和江苏狮子山楚王刘戊墓出土的那口玉棺一样,是在漆棺的内部贴满玉片而形成的。

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玉棺少得可怜,因为以玉盛葬奢侈豪华,似乎是中国封建帝王的专利。然而让人吃惊的是,中亚皇帝和俄罗斯沙皇也有这样的偏好,他们在遥远的古代与中国皇帝一样使用玉棺殓葬。

亚历山大沙皇玉棺今何在?

中华民族是世界最早的尚玉民族之一,代代承传,直至今日。但是,玉棺可不是中国皇族的专利啊!远在欧洲的俄罗斯沙皇也喜欢着呢。

国际玉友协会的两位英国学者——费雷和斯科顿、新西兰学者贝克和加拿大学者李明早在1991年就提到:俄国亚历山大沙皇二世1881年被暗杀身亡时,沙皇皇族就四处为其找寻适合制作棺材的玉料;当继位的亚历山大沙皇三世在13年后(1894年)寿终正寝时,沙皇皇族又为他找寻适合制作棺盖的玉料。

我们知道,俄国虽然早在1790年就有关于软玉的历史记载问世,但直到1850年,皇室才派出考察队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寻找软玉资源,只是寻回的软玉数量不多。所以,估计在亚历山大沙皇二世死时,可能还没有找到足够尺寸的大玉来为他制作棺材。这不,亚历山大沙皇三世又死了,真的需要玉棺了。所以,沙俄政府于1895年再次派出探险队。几经周折,探险队终于在西伯利亚寻找到了祖母绿色的软玉材料,块度大到足可以制作沙皇的棺盖和棺材了。笔者猜测,这次找到的玉材大约是在西伯利亚的萨彦岭发现的,因为这里出产质量非常好的绿色软玉,而这种软玉今天在中国市场的销路还挺好。

然而,亚历山大沙皇的玉棺资料奇缺,其玉棺也神秘莫测,至今常人难得一睹真容。

中亚皇帝抢墨玉制作棺材

我们再看一下600年前出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口神奇玉棺。这口玉棺为墨绿颜色的软玉制成,其主人就是杀人如麻、曾经横扫欧亚大陆、一度企图征服中国明朝的铁木尔大帝。

铁木尔是曾经征服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的混血后代,有着蒙古人的部分血统,所以对汉民族的玉文化有着深刻认识。他生前驰骋战场时,就抢劫了不少财宝,其中就有软玉。铁木尔1405年死后,他的孙子乌鲁格·贝格继位。1424年~1425年,乌鲁格·贝格在与蒙古人打仗时抢到了两块墨绿色软玉,并把它们运回了撒马尔罕。关于这两块墨绿色软玉的产地和来源,中亚人普遍相信它们曾经是中国皇帝置于宫廷殿堂中作祭祀用的神器,后来被成吉思汗的后代卡贝克汗在喀什用做皇帝宝座。不管其以前作何用途,反正乌鲁格·贝格皇帝随后便命人将这两块墨玉加工成棺材,盛放其祖父铁木尔的尸身。玉棺制成的灵柩就停放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撒马尔罕的戈·阿米尔陵园中。

如今,在位于撒马尔罕的戈·阿米尔陵园中,铁木尔的玉棺与铁木尔的儿子米拉·沙、沙·洛克以及孙子穆罕默德·苏尔坦、乌鲁格·贝格的棺材摆放在一起,而且一摆就是五百多年。

铁木尔玉棺中有可怕魔咒

铁木尔的玉棺在戈·阿米尔陵园中竟然经历五百多年的历史沧桑而无人敢去打搅,难道软玉这种自然界最为坚韧的材料竟然还有抵御人类常有的贪婪和觊觎之心的非凡魔力?

铁木尔死了三百多年后,匪夷所思的一幕发生了。1740年,波斯帝国的皇帝那第尔·沙一直崇拜铁木尔大帝,妄想把铁木尔的玉棺运到波斯瞻仰,但在启运玉棺时,棺材竟然莫名其妙地断成了两截。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导致那第尔·沙不得不放弃搬运玉棺的计划。到了1941年,乌兹别克斯坦成了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苏联考古学家米哈伊尔·格拉希莫夫博士为进行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壮着胆子打开了铁木尔的棺材,发现棺材里面刻着一行字:“任何打开我棺材的人将会招来一个比我更恐怖的侵略者。”仿佛就是这道魔咒,成功地护卫了铁木尔玉棺五百多年。这道魔咒灵验了吗?

果然,就在铁木尔玉棺被打开之后的第2天,希特勒策划的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就发生了,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前苏联惨烈的卫国战争开始了,欧洲以至中亚在之后的4年里血流成河——这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铁木尔玉棺中的魔咒在发挥魔力?

慈禧下旨寻青玉制作棺材

今天,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新馆的馆外广场上,靠墙矗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溜儿奇石,其中排在左起第一位的就是一块和田青玉(山料)。这块玉长1.15米,高0.90米,厚0.86米,重约二吨。别看这块大石头宅在这一排奇石中不太起眼,它却是赫赫有名的“慈禧和田玉”,而早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还位于羊肉胡同时,这块高高地矗立在大门进口处的“慈禧和田玉”,就已是馆前矗立的唯一的“镇馆之宝”了。当年这个震撼的场景,给所有的参观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块大玉为什么叫“慈禧和田玉”呢?说来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

慈禧太后一辈子饱受内忧外患,两次被迫离开京城逃命他乡。到了1905年,她好不容易挨过了七十寿辰,知道时日无多,就像千古帝王弥留时的想法一样,打算找一个自己能够在万年后永远安身的大玉棺。或许是喜欢缅甸绿色翡翠的缘故,慈禧也中意新疆出产的和田青玉。于是,这个寻玉的任务就落到了新疆官吏的头上。但是,和田墨玉河中的仔料块头通常较小,无法满足制棺的要求。毫无疑义,这样的玉材只有到昆仑山上寻找。制作完整的玉棺需要非常大块的玉材,所以即便在被誉为“群玉之山”的昆仑山上,要想找到符合要求的玉材也绝非易事。好在匠人们踏破铁鞋,终于找到了这样一块庞大的和田玉山料,它长约三米,宽约二米,厚一米,足足有二十来吨重。众所周知,乾隆和田青玉《大禹治水图》是中国古玉器中的“巨无霸”,才重约五吨。当年,玉工将这样一块玉料从新疆和田密勒塔山完整地运到北京就花了至少三年时间。据清代一首名为《瓮玉行》的诗记载:运输这块大玉料,需要使用轴长11米的特大专车,前面用一百多匹马拉车,后面有上千名役夫扶把推运,遇到冬天则泼水结成冰道在上拽运,每天只能走七八里地。那么,运输这块二十来吨重玉料又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由于史料的缺乏,不仅运输情况不明,而且大玉的具体产地也不得而知。我们只能根据新疆和田玉的史料记载,推测慈禧和田玉最可能的产地是西昆仑山中的密尔岱山,就是与《大禹治水图》山子产自同一地区。

总之,在那个没有机械工具、没有公路交通、运输极为不便的年代里,匠人们要把这个庞然大物从山上运到山下,再运到京师,可想有多么艰辛啊!

玉料未到京城 慈禧已经驾崩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玉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被折腾到了山下,又好不容易运到千里之外的新疆库车县的时候,噩耗突然从京城传来——慈禧太后于1908年11月15日在中海仪銮殿驾崩了!葬礼近在眼前,玉棺这个远水是解不了近渴的,玉棺工程看来只好作罢了。

慈禧驾崩,这对于运玉工人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喜讯,寻玉、搬运的艰辛让他们恨透了这个穷奢极侈、大权独揽的老太后。出于填膺的义愤和出离的憎恨,运玉工人把怒火发泄在了这块大玉身上了,竟然鬼使神差般地把大玉给砸碎了!我们知道,软玉的韧性是自然界天然产出材料中最高的(除黑金刚石外),坚韧到天下无敌的地步,这可不是几锤子就能砸碎的。笔者估计,大玉之所以被砸碎,也许是这块重达20吨的和田玉本来就发育了几条大恶绺(裂隙)的缘故,而不是运玉工人的力气大。不管怎么说,反正玉棺工程终止了,大玉被就地砸碎了。可以想象,那些小块的、中块的玉料或被老百姓搬走了,或被扔到河里去了,最后仅剩两件搬不动的大玉料留了下来。这两件剩下的玉料历经清政府倒台、民国战乱和共和国成立,一直在半个世纪之后才被库车县政府移入县委大院,作为文物保护起来。1965年,经由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的协商,新疆库车县政府将其中较大的一块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中国地质博物馆,成为这里的“镇馆之宝”。另一块略小的,则赠给了新疆地矿局。

如今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已经成为“北京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而博物馆门前陈列的“慈禧和田玉”兴许在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生不逢时的伤感。

今天看来,亚历山大沙皇二世和亚历山大沙皇三世都与慈禧太后的生活时代相当,又与慈禧太后一样喜欢玉棺,他们的爱好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了。

中国古人以玉殓葬,以玉盛葬,源于一个古老的信仰,就是玉为阳精之纯,与天地同寿,可以作为人类与天地神祇沟通的媒介和信物,即“礼神之玉”,也就是《周礼·大宗伯》所谓分别用以礼天地大神和东、南、西、北四方位神的“六器”,即璧、琮、圭、璋、璜、琥;同时,他们认为玉棺还有防腐作用,如《汉书》称“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因此,古人相信以瑱、覆面、含、握、玉衣及璧、琮殓葬,用玉棺盛葬,除了可以保证死者的尸身不坏并保持生前的尊贵与荣耀外,还可确保灵魂永存,与天地同在。或许是出于以上诸多原因,贪婪的慈禧太后才命人寻觅和田玉,为自己制造玉棺,却未能如愿。

标签:玉棺 铁木尔 棺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