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画家并侠客笔下战马逸

2011年10月01日 04:34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张穆作品

张穆作品

广东史上唯一画马名家张穆一生好武任侠、传奇英挺

中国以画马著称的画家有不少,唐之曹霸、陈闳、韩幹、韦偃,宋之李公麟,元之赵雍,近人徐悲鸿兼备中西技法的马图,更是为大众所熟知。马画传承有序,在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廊中,是一个独特而成就斐然的审美领域。诸多画马名家中,粤人张穆是不应被忽略的一位。他的马画在当时独步画坛,为世人所贵。画家一生豪情满怀,早年屡立军功,虽最终报国梦灭,以遗民身份终老,但笔底一股豪迈之气,数百年后读来仍凌然有风。在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全面梳理广东绘画史的“岭南画库”项目中,张穆被摆在了突出的地位。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主任、古代书画研究专家单小英对他传奇英挺的一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专题采写及图片翻拍 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叶蓝

明末慷慨从军屡败清兵 晚年以遗民身份归隐罗浮山

张穆是东莞茶山乡人,因爱广东罗浮山名胜“铁桥”之美,遂以之为号。张铁桥这个名字,成为广东画坛上绕不过去的一个里程碑。

画史中的张穆,往往以遗民画家的身份出现。茶山是东莞大镇,背山临水,百里水乡,在明代学风鼎盛,科第兴隆,里人殷富。父亲是明末举人,年过六十得子,疼爱有加,加上家境殷实,张穆从小就“慕侠义,读异书,习骑射,善击剑,喜结交”。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骨子里有浓重的军人情结,崇尚建功立业,因此在27岁时,便越岭北游。在投山海关督师杨嗣昌门下未果后,遍游荆楚、湘赣、苏杭等地,两年间饱览山川美景,写下了大量诗作。远游返乡之后,他应征入广东总兵官陈谦幕,参与征讨“瑶人起事”,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干。

但是明王朝的丧钟很快就敲响了。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紧接着清军入京。这对张穆是一次重大打击。但也因此,他投笔从戎的梦想得以实现。

1645年五月,清军入南京。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建即帝位,当年秋,张穆抱着忠君报国的信念赴福建行在,之后获准在御营兵部试用。

1646年,张穆奉诏和他的同乡、明末广东名臣张家玉到惠州、潮州等地。此时正逢镇平(今蕉岭)赖其肖率众攻城。赖是张穆的旧识,也是一方豪杰。于是张穆投书招之。书到,赖其肖退兵十里以待,并于当年六月,率部万余人来归,隶属于张家玉所部“武兴营”,建“忠、孝、节、义”四旗,屡败清兵。此役募兵告捷,首功当归张穆。可惜随后由于军饷不继,张穆随张家玉回到东莞。

当年八月,朱聿键在福建遇害。桂王朱由榔、唐王朱聿粤遂分别在肇庆和广州即位改元。张穆见外敌当前王室仍内讧不断,心痛不已,称:“诸当事不虞敌,而急修内难,亡不旋踵矣。”一语成谶。

之后数年,清军节节南进,而不再受到重用的张穆则离开了明室小朝廷,回到了家乡。此时的茶山已不复旧时风貌,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他遂举家移居莞城城东,开始了归隐林泉,读书作画的生活。之后十余年,他与高俨、澹归、陈子升、屈大均、陈恭尹等遗民诗酒往还,相互酬唱,并结识了由江南来粤的万泰、严炜、朱彝尊、曾灿等遗民和名士。他的军功梦想和报国生涯,就此画上句号。

60岁后,张穆迁居罗浮山,筑石鳞山房。这次移居,标志着他矢志遗世,与相处经年的故友旧交圈子告别。此后虽有吴三桂起事及三藩之变,但他已无上阵杀敌,驱鞑收地之念,反而开始担忧战事给老百姓带来灾难。

张穆的此次迁居,与其早年慕道的思想经历不无关系。18至26岁之间,他就在罗浮山中读书,其间涉猎了大量道家、道教典籍,并结识了一些道人。他也信佛法,在他的交游圈子中,有不少是当时有名的僧人。

1683年10月,张穆逝于东莞。

人生经历化为笔下战马

张穆好兵尚武的人生经历,为他爱画、善画马,给出了最合理的解释。这位“年八十步履如飞”的豪士,对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利器——马,向来青睐有加。他的家乡因富庶而时有马会,屈大均《广东新语》言:“东莞盛时,喜为马会,以驰骋相雄……数百里外皆以名马来赴”。良驹齐聚,为张穆观马、蓄马提供了极大便利。

单小英指出,张穆画马,受宋代大家赵孟■影响较深。韩幹的马画以大内所蓄名马为写生样本,加上盛唐崇尚丰腴健硕的美感,遂以肌肉为主要表现对象,让鞍马风流为之一变。但经历了明末兵乱、国家沦丧的张穆,更崇尚气骨坚强、奔腾驰突的战马。这与经历了唐代安史之乱的杜甫类似——在杜甫看来,韩幹师父曹霸以骨力取胜的马画,要高于韩幹的肥硕之马。

而赵孟■的马画,则是将元代蒙古贵族的尚马习气,与中国文人绘画的闲和儒雅,以及巧妙设色结合的典范。“他往往将众马置于特定的场景中,展现人、马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优雅闲适的气度”,单小英称,张穆在此基础上,“再将自己对马的观察、感受和情感融合进去,塑造出棱角分明、健壮雄强、气度静穆深稳的马的形象”。他的画以写生为基础,形体结构准确,头部棱角分明,尤其着力刻画马的目光表现。

单小英指出,张穆的马有一个特点:驰骋疆场的具鞍战马和散放林皋的闲马的精神状态大不相同。前者以《射鹿图》等为代表,马精神激昂,目光专注,四蹄如飞;后者以《柳树三马图》等为代表,马眼神迷茫,寂寞失落。这也是画家志在疆场和壮志未酬的写照。

画中马成国势的晴雨表

单小英指出,张穆是岭南画坛唯一的画马名家,“张穆画马,在古代绘画史上也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马画在当时饮誉大江南北,无出其右者。”他对自己的马画也颇为自得,从其诗作中可知,他认为宋代李公麟的马能“游神其天”,而自己的作品则“天地物候具焉”,天、人、马合一了。

张穆所画的马多为蒙古马种,坚毅、耐劳、适应性强,是良好的军马。“在马身上寄托了他的抱负、豪情和无奈、悲怆,铁桥笔下的马的形象变化与他的人生经历、年龄心态有关,也与南明王朝的国势相关”,单小英指出。

目前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八骏图》是张穆早年马画的代表作,最晚作于永历元年(1647)。此时画家正当盛年,抗清复明,杀敌立功豪情仍在,因此画中马也年轻、健壮、生机勃勃。10年后,永历帝已经远走云南,画家也迁居莞城之东,不在军旅,笔下的《奚官牧马图》中的人、马,就显得步履缓慢,若有所思。1662年,永历帝在云南为吴三桂所弑,郑成功也移师台湾并于当年病逝,复明希望渺茫,画家也步入老年,笔下渐多老马、瘦马,毛色也由早年的清晰鲜明,变得开始混杂,在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七十龙媒图》中,这种风格变得更加明显。“铁桥此时期的马图与前一时期对比,画面的调子沉闷、阴冷,马的眼神呆滞、沉郁”,单小英称,表现出画家老而不遇的哀叹和悲怆。

单小英认为,张穆的一生,是为侠士、为逸民的一生。他性格内向,不苟言笑,却又慷慨豪爽,倜傥任侠,“落落逢人尽率真”。他两次跟随南明小王朝抗清,但时困起才,一生壮志未酬,但以遗民之身,始终坚定气节,作诗、作画、作书,“疆场上少了一个骑马杀敌的英雄铁桥,文化史上多了一个画家、诗人铁桥,祸兮?福兮?”

标签:画家 张穆 遗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