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苏州国画院掌门人:艺术家应该站在生活边上

2011年09月28日 08:38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一个艺术家应该对生活保持一种怎样的姿态?周矩敏的观点是——艺术家应该站在生活的边上。他不是去图解生活,而是去观察生活、审视生活、思考生活。昨天,在省国画院举办的周矩敏人物画展,可以说是他对这种理念的最好诠释。作为苏州国画院的掌门人、新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这种“画与生活”的观点,也是对其传承的“吴门画派”的一个大胆创新。

画展分两大版块,一为“苏园寄闲”,二为“浮世新语”,前者是园林文化、民国人物,后者则是当代人物画。如果说前者是他更偏爱并驾轻就熟的,后者则是他更看重并着力探索的。两者对生活场景的捕捉、对世俗人性的把握,都显示了其深厚的功力。既清新可喜,又动人心腑,给人以醍醐灌顶的感染与震撼。

在“苏园寄闲”中,我们看到的多是长袍马褂的民国人物,踟蹰于树木繁花中,游履于庭院山水间,他们或聚集于楼阁、园林、庭院中观景、饮茶、下棋、玩鸟,或结伴于假山、小河边遛鸟、垂钓,或卧于竹椅,一卷在手,视通万里——

将民国人物置身于苏州园林,园林与人物互为背景也互为主角,是周矩敏刻意追求的一种形式。“从学术上讲,园林属于山水,民国人物是人物画系列,将两大系列糅合在一起,开合起承自然相融,山水和人物不再是单例的科目,而是相互倚重五五开局的新视觉图象,这是一种学术性探索。苏州园林可以说是吴文化物态化的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将民国人物置身其中,更利于表达吴门画派的文化特点,也使苏州的地方特色得到更好的彰显。”

周矩敏承认画民国人物,是自己一种本能的激情,“人不管拥有什么样的地位,总希望保留一块属于自己的宁静、闲淡、自由的生活。民国人物看上去休闲、散淡,其实是回归了人最自然的状态,当下,每个人似乎都在忙碌之中,忙着挣钱,忙着交际,忙着前程,这些悠闲的民国人物,能让忙着的人们停下来稍稍思考一下:除了忙碌,我们的人生还应该寄望些什么?”

“苏园寄闲”系列与其说是怀旧,对文化回归的一种向往,不如说是画家心灵的一种追求和寄托,借民国人物,浇现实之块垒,于澹泊之中,寄寓至味。

民国人物画已然成为周矩敏在美术界的品牌。但这两年,周矩敏着墨更多的反而是对身边鲜活人物的描绘,也即他的当代人物画。对此,周矩敏的观点是,“画家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的,当社会变革这么快,而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又那么鲜活,画家对这样的现实无动于衷,只能说他本质上不是一个好画家。”

在 “浮世新语”中,周矩敏将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融进了趣味诙谐的画面中。有对俗世生活的温暖触摸——

比如《当午》,两位职业女性在烈日下行走,自信而又优雅;

比如《扇子舞》,手执扇子的妇女们尽管身材发福,但热情舞动,喜气洋洋。

也有于无声处的调侃与讽喻——

比如《调研》,表现的是一些主管部门到下面调查“走马观花”,接待、保安却是兴师动众;

比如《好奇》,一个人往地上看,所有人都围拢来一齐盯着地上看,指的是一种无原则的跟风;

比如《社交》,画面上,名流们拿着酒杯觥筹交错,你来我往,气氛热烈,在今天,你不懂一点“酒文化”,就入不了“社交圈”;

比如《投票》,大家排队投票,各怀各的心思,各有各的表情,画中还有人在偷觑别人投了谁,人性的百态呈现得惟妙惟肖;

有幅画名为《老爷子》,老人可以安享晚年了,但社会却往往喜欢将名人神化,“老爷子”一到,活动档次就高了,主办者脸上有光了,“老爷子”却成了摆设,满脸疲惫。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