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光焰长在 鲁迅精神不过时

2011年09月24日 06:5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姜小玲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记者 姜小玲

昨天,鲁迅生前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城市——上海举行了一系列活动,缅怀和追念这位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丰碑式的人物。聆听当年亲历者的一段回忆,面对鲁迅先生的遗稿手泽和摩挲过的藏书,见证来自世界各国学者在鲁迅研究上的最新发现……大家感受到:漫长的130年过去了,但“鲁迅”的名字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烙印,他始终和我们在一起。

作曲家孟波回忆初见——“他朝我挥挥手,很客气”

在昨天的纪念大会上,著名作曲家、95岁高龄的孟波情不自禁地哼唱起1936年为鲁迅葬仪创作的挽歌。

作为健在的见过鲁迅的极少数老前辈之一,孟波清晰记得在1932年第一次见到鲁迅时的情景:“在虹口公园见到他和夫人在一起,我向他挥挥手,他也朝我挥挥手,很客气。”孟波说,鲁迅逝世后,他和几个歌曲作者一起聚集在冼星海家中,强忍着悲痛商议创作悼念歌曲。当时共创作了五六首,都比较难唱,最后还是决定选用群众熟悉的《打回老家去》的曲重新填词,写成了这首《鲁迅先生挽歌》。

葬礼当天,大家提前两小时去万国殡仪馆附近教大家唱。“在乐队指挥下,由上海各界人士组成的挽歌队深情唱着挽歌,表达国人的心声。我亲眼看到拉车经过的人力车工人听了挽歌,不时擦拭眼泪。”

七成受访者认为——批判精神永不过时

鲁迅先生在当代的影响力有多大?根据上海鲁迅纪念馆昨天公布的一份 《鲁迅社会认知调研报告》显示,鲁迅在当今中国大众心中仍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绝大多数人认为鲁迅精神仍具有当代性,并不过时。

这项调查由上海鲁迅纪念馆根据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拟定问卷,联合北京、绍兴、广州、厦门南京等6个城市的鲁迅博物馆、纪念馆,就“鲁迅认知”的相关内容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在调查中,96.9%的受访者表示“知道”鲁迅,对于“我们今天应不应该学习鲁迅的精神”,5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43%的受访者认为“有的应该学习,有的未必”。报告称,当今绝大多数人读鲁迅的作品没有感到隔膜。

鲁迅思想中的批判精神是其核心。72%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的批判精神不是不合时宜,并且永不过时。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此外,还有77%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仍旧有当代性,在今天还有意义。调查显示,大多数市民都拥有一本以上有关鲁迅的书籍,并愿意接受鲁迅作品多样化的改编形式。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应该保留,很多受访者仍记得小学和初中课本中有关鲁迅的课文。针对“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是多还是少”的问题,60%的受访者选择“正合适”。在鲁迅作品的偏爱度调查中,受访者最熟悉的是 《阿Q正传》,其次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孔乙己》。

专家学者展示成果——鲁迅成世界性研究课题

在昨天下午召开的研讨会上,来自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瑞士、俄罗斯以及中国的130位鲁迅研究专家,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一个国际视野中的“鲁迅”。

一些专家公布了自己的独特研究成果。其中,日本学者佐藤明久关于鲁迅手稿《藤野先生》被涂去的原题研究,引起大家的浓厚兴趣。佐藤明久2002年访问上海鲁迅纪念馆时,看到了陈列着的鲁迅手稿《藤野先生》。该手稿以黑墨书写在印有红线条的便笺纸上,“藤野先生”是修改后的题名。被涂去的标题是什么?他多次赴北京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查阅原稿,在相关人士的帮助下,借助红外线摄影,查明“吾师藤野先生”是修改前的题目。佐藤明久说,接下来他还将继续对此进行研究。

鲁迅,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标签:鲁迅 光焰 不过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