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草根艺人周建华植物果实上作画千幅

2011年09月08日 2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新网徐州9月8日电 (郭元鹏)在纸上作画不难,但是在葫芦上作画,而且画好,就不那么容易了。江苏沛县城区居民周建华几十年潜心研究在葫芦上作画,梅兰竹菊、风景人物都成了他创作的题材,目前他已经创作葫芦画1000多幅,有500多幅被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收藏。

民间艺术让他动心

日前,记者走进周建华在沛县城区的家,采访了这个葫芦画家。一进这位草根艺人的家门,只见迎面摆放的都是各式各样的葫芦,有梅兰竹菊,有风景山水,更有穿越古今的美女图。大大小小各种器形让人眼花缭乱,还真是名不虚传。

看着这些巧夺天工的葫芦工艺品,很难同眼前这位土里土气的在一家煤矿上班的普通市民联系起来。周建华今年48岁,自幼喜爱绘画,潜心于绘画艺术,并有多幅绘画作品在全国省市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前不久,他创作的一幅国画还在煤炭部举办的比赛中获奖。

虽然在有些人看来,民间艺术算不上能登大雅之堂的门类,但对周建华来说,却是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在他看来,这门工艺不但将传统国画艺术和民俗艺术汇集一身,还可以融合新的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这小小的葫芦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有着周建华心底深处的乡土情怀。他的葫芦画线条流畅准确、形态栩栩如生、意境幽深高远。

奇思妙想缘于梦境

周建华是如何想起在葫芦上搞艺术创作的呢?在采访中,周建华告诉记者这缘于一次偶然。

2009年,周建华到农村的一位朋友家作客,朋友家的院子里种植了几棵葫芦,正是秋季收获的季节,果实挂满了枝头,喜爱田园风光的周建华对小葫芦流露出喜爱的神色。临别时,朋友摘下两只成熟的葫芦赠送给了他,回到家,他将两只葫芦放在了自己的工艺品架上。

周建华告诉记者,当天晚上他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这些可爱的小葫芦都活了起来,小葫芦们告诉他说,他们也喜欢中国的国画艺术,清晨,在甜美的梦境中醒来后,周建华望着工艺品架上的葫芦发呆,他想能不能将绘画艺术在造型别致的小葫芦上展现出来呢!

在矿上上班的他请了一周的假期开始研究起来,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创作-----,他在市场上和农村收集来的100多个小葫芦就这样被他变成了垃圾。

可是,周建华依然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依旧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揣摩,后来他在葫芦上成功创作了一幅山水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的葫芦画渐渐走上了正路。

走遍乡村收集葫芦

在沛县,种植葫芦的农民并不多,因为这种东西平时的用处并不大,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在以往,也仅仅是有农民用成熟的葫芦果实晒干后剖开当做舀水的瓢,也有人把它晒干开个口,当做装酒的容器。有种植的,现在只是用于美化院落,用于观赏。

为了有更多的葫芦用于创作,到了秋后冬前,周建华都要到沛县的乡村挑选各种规格的葫芦。周建华介绍,挑选的葫芦首先外形要好,要周正,上下两肚大小的比例要协调,曲面要圆润,不能有过多的棱线。葫芦表面要光滑干净,不能有过多的脏斑和凹凸,否则会影响作画的效果。其次,要保留连接葫芦的一段枝蔓,最好还要有分叉,这样的葫芦才完整美观。另外,葫芦要成熟,成熟的葫芦其表皮质地硬,也饱满光滑,给人以挺拔的感觉,还利于保存。经过层层挑选,能够入选作画的葫芦往往是百里挑一。

就是这样困难,他每年都要收集相当一批的葫芦,精心晒干后,收起来,用于日后的创作。

心中还有美丽梦想

周建华说:在国画中讲究墨分五彩,而在葫芦上作画也要讲究墨分五彩。这要求绘画者要熟练地掌握技巧。

葫芦是不规则的立体,而且形状也有较大差异,在上面创作难度比较大,一件作品要耗费很长时间,色彩的协调和技法的娴熟程度,都会影响作品的效果。而且,在葫芦上画画,不同于平面的透视关系,比如平面上的一条直线,烙到葫芦上就变成了一条弧线,而有些立体的构图更为复杂。

提起葫芦画的历史,周建华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说起了葫芦画上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民间,葫芦素有“宝葫芦”的美誉,因为葫芦里有很多种子,所以是子孙繁衍的最妙象征,葫芦与“福禄”谐音,葫芦的“蔓”则与“万”谐音,寓意万代绵长。因此,民间一直把葫芦看作灵物,吉祥之物。

周建华葫芦画上的内容几乎全是古代名人名诗名词名言名句,诗配画,画配诗。梅兰竹菊、风景人物都爬上了他的小葫芦,创作的成品有1000多幅。

周建华告诉记者,今后打算将《水浒传》、《西厢记》、《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西游记》里的人物全部在一个个葫芦上画下来,这要经历几年的时间。还要收个徒弟,将手艺传承下去。

“我要在葫芦画上闯出一片天。”周建华也给自己提出了事业上的要求。

标签:建华 葫芦 上作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