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胸中无尘浊 山水传精神 品读曾刚艺术

2011年09月07日 15:19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面对如今中国画坛出现浮躁的现象,社会常有击呼,然而有这么一位从巴山蜀道走出来的画家,义无反顾坚守着艺术的阵地,象一匹黑马拖着传统的马车,在天安门城楼和出版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就是本期《杨华访谈》主要嘉宾,目前我国历史上为天安门作画最年轻的画家----曾刚。

杨华: 大家好,随着2011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的日益临近,杨华访谈特专访了《2011年上海书展十位不能错过的名人》之一,国庆58周年、60周年、今年90周年为天安门城楼作画的,也就是从我们上海走出去的著名画家曾刚先生。有请曾刚 : 大家好!我是曾刚。

杨华: 曾老师你很年轻,近几年来你作品的影响力备受画坛关注,8月16日上海《新闻晨报》隆重推崇“2011年上海书展十位不能错过的名人”有你入选, 面对最近书展《曾刚画集》发布会,你有什么感言能否对大家说说!

曾刚: 首先我要感谢即将来参加我发布会的嘉宾和读者,其次我感谢上海这个海纳百川充满活力的城市给我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这里让我清醒的认识了自己,在这里让我接受了挑战,在这里让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发展的空间和方向,也是上海给了我成功路上的第一个的掌声,可能这次面对这么多我们上海新老面孔,我会有很多的激动与感慨!

杨华: 你激动什么?

曾刚: 因为以前我在多所上海艺校执教时,结识了那么多学生,还有很多爱好我作品的收藏家们,多年来他们一直关注我事业的发展,最近当书展消息发布我来出席,很多朋友日夜或打电话或发信息,有的说:“曾老师你什么时候来上海呀,我们好多年没见面啦!......”,口气很亲切,我真的要感激他们这么多年给我这么多的关爱。我可以这么的告诉大家:“我曾刚不论走到哪里,取得多大的成绩,名气有多响,不会忘记上海我的第二个故乡!”

杨华: 听说你从老家四川第一步出来就踏进上海这个城市,和上海结定了不解之缘?曾刚: 没错,那还有一曲奇遇的故事哩。杨华: 嗯,你不妨在这里和大家谈谈吧。

曾刚: 大概是1999年吧,国内一家刊物刊登了我的一幅国画作品,当时就被我们上海的一位画商发现,他很欣赏我的作品,于是就特地从上海飞到成都来找我买画,其实先前我已和台湾一位客商签约,不能再卖画给第三方,我一直没答应卖画给他,他说可以在别人定价三倍的基础上付款,我一直不同意,后来我们谈了很多,艺术,人生,理想等等。我被他的诚意所打动,考虑到总不能让人家从大老远来空着手回去吧,于是我只好把讲课的画稿馈赠给他,他也被我的诚信所感动,于是他也主动提出动员帮助我到上海发展。

杨华: 到上海去发展这件事以前你从来就没有这个念头吧!

曾刚: 是的,对当时的处境来说,我在成都发展得也不算差,到上海这么大城市人生地疏,高手如林,何必冒那么大风险!

杨华 : 那后来你又怎么考虑来上海呢?

曾刚 : 也是当年10月份吧,上海即将举办全国艺术博览会,这位上海朋友又主动邀请参加,当时我和爱人再三商量出去走走参加活动也不是一件坏事,见识见识嘛,说着就到上海来了。

杨华 : 结果来了感觉如何?

曾刚 很满意,很开心,出人意料的是带的画一销而空,没想到还有一艺术学校的领导看重我,二话没说,主动当场表态要我到上海来任教,这下真让我们夫妻心动了......

杨华: 你运气不错呀!

曾刚: 没有想到的是后来有五所院校和我签约,我就这样被赶到上海滩啰,我现在回想起来,人生平凡和成功仅一步之遥,如果没有上海这一步的迈出,我也谈不上今天,勇气太重要!记得当年上海电视台还在“诗情画意”栏目中专门给我作了报道。

杨华: 哎,好多上海朋友遇我就问:“杨老师,曾老师离开上海定居北京发展得不错嘛,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他经常全国各地写生,《中国书画报》还经常刊登他为天安门城楼作画呢!”曾老师既此机会是否和我们上海朋友分享一下你的成功与喜悦.

曾刚 :我先后接受北京天安门管理局三次邀请为天安门城楼作画,那是国庆58周年,60周年和今年90周年作品分别是《龙啸》、《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第三张正在创作当中,这些当时很多报刊都有报道,《中国书画报》还作了祥细报道。

杨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应国家有关部门邀请在天安门城楼上,舞墨弄水的名家全国可是屈指可数,但为三个国庆大典布展非同寻常,是一个奇迹,的的确确就是我们曾刚先生为中国当代画坛的奇创造迹, 面对如此惊人的成就,我们不得不为曾刚先生喝彩!

杨华 :曾刚先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艺术是个特殊职业,没有捷径可走,除吃苦耐劳和勤奋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用坚强的毅力去挑战自己作品,取得一次次突破,难怪有的画家闭门静守。

曾刚 :这仅是画面之内的笔墨功夫,就山水画家而言,吃苦主要功夫花在室外写生。我是四川人,家住峨眉山下,当初到成都学画要往返六百余里路程,我就是靠一支笔 、一本画夹从青城到雪山,从三峡进宁河,画完三江到高原,把自己真正融在大自然里,否则就无法掌握大自然无穷奥妙的变化。直到现在我每年几乎一半时间在外写生,另一半时间用于创作。我这个人自我感觉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苦。

杨华 :在你天津画展研讨会上有位安徽的同行也这样称赞你,师法自然,画作非常生动,我也有同感。

曾刚 :我写生一般到山里一呆就十多天,吃住在农家,天蒙蒙亮就起床,吃点鸡蛋和馒头就进山,中午吃点带的馒头或干粮,用口杯舀起溪塘里的水解渴,一直画到傍晚太阳下山才往回赶,山里农家大多猪圈挨着房子,夏天蚊子伴着臭味,大家可以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杨华 :嗯,这个好像是故事。

曾刚 :我一点不夸张,到过山里的画家都应该有这个体会.

杨华 :有媒体这样评论你:曾刚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山水石质坚硬,树木密茂,急流浪卷,云气浮动,法度谨严、富有生活气息,风格独居。创造了彩墨画的新技法,不仅在驾驭笔、墨、色、水、纸等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为中国画又开辟了一个新的表现道路。

曾刚 :我作品的风格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热爱,自然的眷恋,长期坚持写生,我的足迹可以说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般写生本40-50页,我到山里一天写生最多可用到20张,一本2天左右就用完。我的作品写实性较强,画面比例真实,山水质感强烈,让人可以感受到东方式的漫远辽阔和西方式的纵深逼真,光线的表现更富有视觉的冲击力。其实就是把西画的肌理效果植入中国画,就是要让作品达到更见质感,气势恢宏的效果。

杨华 :其实你很强的造型能力跟你素描功夫有很大关系。

曾刚 :你说的没错。杨华 哎,曾老师,我年初北京在琉璃厂那荣宝斋对面中国书店寻找王成喜画集,无意中发现你的系列丛书《曾刚画云水》、《曾刚画山石》、《曾刚画树木》《曾刚写生选》还有一本《曾刚彩墨山水画》,当时我既吃惊又兴奋,吃惊的是曾刚北京的名气这么大呀?兴奋的是我以后采访增加了新闻热点。

曾刚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2004年,我在美术报纸上刊登了一幅作品,那时候,福建美术出版社沈华琼编辑正想寻觅找自己中意的作者。有一天,他去找同事商量工作,同事恰巧不在,他等候的同时顺手从同事桌上取了一份美术报纸翻阅,报纸上正好有我的报道,就这样的一个是偶然机会他后来联系上我,邀请我洽谈出《曾刚彩墨山水画》一书,当初出版社担心销路,因为现在书店里名家画集琳琅满目,他们从来没有给这么年轻的画家合作过,经研究决定首印3000册,没想到后来加印10次,最多的一次加印31000册,图书一路销售红火,出版社对我作品也很有信心,后来就决定约我策划出版你昨天在书店看到的那套《曾刚画云水》、《曾刚画山石》《曾刚画树木》、《曾刚写生选 》,仅在上海艺术书坊一家尽售出我5000多册,在全国出版界不景气的情况下福建美术出版社不但包销我的书,而且还给我稿费,我还是蛮感激的。

杨华 :难怪中国美协副主席尼玛泽仁对你作品这样评价:胸中无尘浊,山水传精神;周韶华老先生评价你作品已经达到: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的境界;海派名家乐震文先生这样称道你: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水墨,在你笔下交相辉映。你的作品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一种隔世的宁静,观其画,往往会使人的思绪进入一种梦一般的佳境。

曾刚 :这可算是老前辈们对我曾刚事业的鼓励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