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杨晓阳教授是我国文化界久负盛名的人物画家,他对绘画艺术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探索和追求,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创造了自己鲜明的绘画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引起文化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影响。由此,笔者近期访谈杨教授之后,他对自己的作品风格总结出四句话,十六个字,即:顽石之形,老玉之质,古陶之品,陈茶之味。杨教授对此进一步诠释,令人回味无穷。
顽石之形。霍去病墓上的石刻经历千百年雨水冲刷、风化和岁月磨练,留下的石头称为顽石,看上去没有棱角,实际上它是最坚强的、最丰富的,它能抵制一切外力,很顽劣,应该讲它是吸收了天地岁月、风霜雨雪所有精华形成的一种顽石之形,丝毫没有人工雕凿。
老玉之质。中国考古学家相信在新石器时代与铜器、铁器时代之间,横亘着一个玉器时代。东西方文化最早的基本差异,就是新石器时代有无发达的玉器文化。东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富魅力的一种,值得我们珍爱。自文明之始,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仍是根深蒂固,玉雕艺术也绵延不绝。《礼记》所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都是强调有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要向玉学习,警示他们没有特殊原因,要玉不离身。中华民族这种崇玉、敬玉、爱玉的情操,明清时期比汉唐时期有过之而不及,玉的雅丽和圣洁,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藏玉,就是目前社会玩玉爱好者的真实写照。老玉,里面是玉,表面有岁月留下的包浆,看似朴素,内部却极其高贵。
古陶之品。与瓷相比,陶没有表面的浮光,一切表面的漂亮都去掉了。但是作为陶的丰富性,比瓷更耐看,看不透。陶很质朴,跟土接近,朴素的象土,又不是土,经历火烧,有火烧的痕迹,陶器上还绘有生动逼真美丽的图案,这充分表现了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原始社会先民生活和生产的可靠信息,陶器的生产又促使定居生活逐渐巩固下来。古陶,代表人类对艺术本质的追求。
陈茶之味。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普洱茶是那样地耐人寻味,纯朴、古老,更让人们回味无穷。普洱茶茶性温和,不伤胃,陈化得宜的普洱茶,不苦不涩,即使久浸亦能入喉。从某个定义来说,普洱茶是“活的有机体”,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这就是好的老普洱。香飘四海的“普洱茶”,酿造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