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 关于对狂草书的肤浅认识
2009年03月03日 12:45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唐双宁先生以擅狂草著称。本文单就狂草书所受到双宁先生的启发,阐述自己的一孔之见,没有什么新意,提供专家们指教。

草书的兴起,是在各种书体之后,尤其是狂草一体,到唐中期开始出现。代表作家是开元时代的张旭,随后德宗时的怀素,再后为五代的杨凝式,他的《神仙起居帖》是继张旭以后的代表作之一。再往后有张弼、祝允明、徐渭诸家。到了清代,写狂草的已不多见了。

总之,草书,特别是狂草,自宋元以来,基本很少有显著的创新,没有超过唐张旭、怀素的范畴。倒是在这两家后,虽然有唐末的亚西和五代的彦休出现,由于他们的素养浅陋,如同道家的涂鸦,根本脱离了基础的规范,所以后来的书家中,虽偶有出现,由于逆经叛道,终被时代所淘汰了。

诚然,草书,尤其狂草,在各种书体中最能表达书家的艺术才能,所以,历史上以狂草传世的书家寥若辰星,可以理解。“字如其人”,狂草尤其能抒发书家的性格,最容易得到体现,却不是每个书家都能办得到的,其难度可想而知。

近观唐双宁先生的书法,却惊喜地又发现了许多狂草新作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具备了乱石铺街、浑然一体、连绵环绕、笔断意连、气韵生动等狂草的基本特征,似可见唐代大家的神韵,又有自己的面目,如王之涣《登颧雀楼》、毛泽东《七律·长征》等。

我同意双宁先生对狂草的界说,即“……以其书外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的一种艺术。”言简意赅。既然书法是我国的民族艺术,而艺术就必须表现“美”以感染读者,此理显明易晓。

关于“书外功夫”,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可以认为,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专业的书家。许多大家,从李斯算起,到王羲之、颜筋柳骨、苏黄米蔡,一直到近现代的毛泽东、于右任等,书法都是他们的“余事”。而他们之能成为历史留名的书法大家,很重要的就是依靠“书外功夫”。双宁先生是著名的金融专家,他自言,一张白纸,在他眼中,常常被看成是宏观经济全局,而他书写狂草时章法的行与列,字体的大与小,用墨的浓与淡,就成了宏观调控的不同方式。他常常在狂草书法中找到金融调控的思路,又常常在宏观调控中产生艺术灵感。他还将“书外功夫”概括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抒万般情、师万人长”都是颇有见地的。据说,他书写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曾为此亲自行走于雪山草地,并基本上走过了毛泽东走过的道路。他和毛泽东的长征诗曰:万水千山岂只难,精神等闲概等闲。境界到处皆细浪,气概临时俱泥丸。霜凝须鬓心尤暖,雪覆肝肠胆不寒。白云梅花皆飞雪,人生无处不开颜。……这种达观的境界应是成为真正书家的精神基石。

双宁先生进一步提出“书外功夫是相对书内功夫而言的。书内功夫当然不可或缺。”他还对书外功夫的神韵诸端都加以阐述,颇具说服力。为此,我所受启发,进一步认识“字如其人”之说的含义,值得深思。

更值得一提的是,双宁先生意欲书法创新,继承颠张醉素的书风,引入蔡邕的飞白,将狂草的横无行、纵有列演变为横无行、纵无列,大胆利用散锋创造飞白效果,谓之“飞狂草书”。我认为,社会在前进,书法艺术的生命力也不能停止,双宁先生这种创新的精神首先就应当肯定。我细细品味了他谓之“飞狂草书”的作品,如“红旗漫卷西风”、“地动山摇”、 “人自醉”等,确有创新之意,方向是正确的。另据我多年观察,相信双宁先生会在这方面取得成功。这将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诚然,中国书法三千多年,狂草问世一千多年,创新决非易事,双宁先生自己也说“需要历史去检验”。但是,“笔墨当随时代”,双宁先生的“飞狂草书”的一个特征是大字体、少字数,这是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的,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今天科技的发展,对我国书法的作用,已然引起了明显的变革。原来作为语言载体的作用,不久的将来会被电脑所取而代之,这样,书写文字、应用文字,都用它代替,当然方便多了。

因此,载体的作用,终于被替换了,最后,留存下来的则是书法本身的艺术功能,这是无法取代的。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艺术之一,必将独自发展光大,当属必然趋势。或许以为言之过早,吾将拭目以待。拙见特地征求双宁先生指教,未知以为如何?

九十拙叟 杨仁恺

2004年7月杪,草成初稿于沐雨楼中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