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罹难150年 中法学者对话:历史不可忘却
2010年10月19日 06:36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16日在圆明园竖起的雨果青铜雕像,呼唤“文明与和平”,纪念“正义与良心”。

图片合成 蔡华伟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李舫)“今天的天气与150年前的那场灾难一样沉重。”站在西洋楼“谐奇趣”乱石嶙峋的遗址前,法国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无限感慨。寒秋、孤雁,潇潇秋雨中的圆明园格外清冷、肃穆。今天,中法两国历史学家在这里对话,追寻圆明园失落的往昔。

这项“追寻失落的圆明园——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祭·中法学者深度访谈”活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主办。1860年10月18日,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闯入清帝修养之所、行政中枢圆明园,对这里进行疯狂劫掠后,纵火将其焚毁,被誉为东方梦幻艺术极致的“万园之园”毁于一旦。

中国历史学家汪荣祖与伯纳·布立赛就圆明园的建筑艺术、被毁过程以及历史镜鉴作深度对话。

两位访谈嘉宾是中法两国的圆明园研究专家。汪荣祖生于上海,长于台湾,现任纽约Peter Lang出版社“中国近代史丛书”主编、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荣誉教授。他的《追寻失落的圆明园》是第一部中国人用英语撰写的全面研究圆明园的历史巨著,伯纳·布立赛的《1860:圆明园大劫难》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从一个法国学者的角度全面正视和反思这一事件的著作。

两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纵论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他们的对谈不但以全球视野和中西维度审视那段苦难历史,提醒中国人不忘屈辱,奋发图强,更向世界表达了铭记过去、珍视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珍视和平与发展的理想。

布立赛认为,对圆明园来说,最重要的是历史事实。对待历史,我们可以宽恕,但不可忘却。圆明园劫难的罪魁祸首是英国人,法国人可以算是随从。有趣的是,在对待历史问题上,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态度很不同。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专门为《1860:圆明园大劫难》的出版写信祝贺,而且法国人对劫掠圆明园的行为感到很羞愧,但英国人却认为一切都是战争的法则,没有丝毫愧疚之情。“可能很多英国人都不了解真相,希望将来有一天《1860:圆明园大劫难》能在英国出版,让更多的人知道真实的历史。”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