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差什么 向“小沈阳”泼点冷水
2009年02月13日 08:21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个“春晚”火了“小沈阳”。究竟有多火?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搜索一下就明白了。这个东北二人转演员将由此走上演艺事业的“星光大道”。但是,看过《不差钱》和“小沈阳”的其他作品,大笑之余却总觉得他的表演似乎差了点儿什么。

不必看其他人的小品,单是从“小沈阳”师傅赵本山的作品中,我们就发现,那些脍炙人口、观众爱看的小品都是贴近普通人日常生活,发现与揭露其中的荒谬和可笑,肯定与赞扬普通人的情感和美德的。无论是早期的《相亲》、《红高粱模特队》,还是2000年前后的《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抑或是近些年的《卖拐》、《卖车》等作品,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厚重、鲜活而机智。赵本山的特点就在于,他抓住了一些特征,用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动作加以表现,塑造出了一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人物形象。

而遗憾的是,这一切在包括《不差钱》在内的“小沈阳”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如果通过网络视频逐一观看“小沈阳”的其他演出,不难发现:性别错位的反差、惊人的歌唱模仿能力、夸张滑稽的肢体动作是“小沈阳”的三大搞笑“绝招”。而这些“绝招”几乎出现于他所有的表演之中。这不能不让人疑惑,难道“小沈阳”就会这些?一旦“绝招”用完,观众看腻了,“小沈阳”还能火多久呢?

目前观众之所以对“小沈阳”掌声如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鲜感。一个以娇羞少女的扭捏姿态出现于舞台之上的东北大老爷们儿,你想不新鲜也不行啊。但是一时的新鲜过后,能不能让人回味,却是一个很大的疑问。真正优秀的表演作品是不能只靠几句俏皮话、几个笑话段子来打发的,而哗众取宠的艺人做派更是艺术生命的大敌。“小沈阳”的表演缺乏生活的厚重感,活泼有余而失之肤浅,离真正的艺术尚有很远的距离。

也许这样的评价过于严苛了。其实,“小沈阳”的才华毋庸置疑,我们也为东北黑土地上能不断出现这样的人才而惊喜。但是在今天“小沈阳”被掌声和赞扬包围的时候,多一点冷静的提醒,也未尝不是一种爱护之意。

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的时代,“艺术家”头上的神圣光环早已褪去。但是,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真正有志气的艺术工作者永远把“智慧与卓越”视为唯一的艺术追求。这样的追求促使他们贴近生活,砥砺技艺,增进修养。由此,他们的艺术之路才更加宽广。我相信,这是所有喜爱“小沈阳”的观众共同的期望。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