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站具有多重价值 给工业遗产一张“户口”
2010年12月07日 08:25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改建前的杭州市土特产有限公司桥西仓库建筑



改建后的中国伞业博物馆

“老杭州人没有不晓得城站的,民国时期建的,1997年因为建新车站拆了,太可惜了。”81岁的著名文物学家毛昭晰先生至今提起杭州城站,内心还是充满遗憾。在他看来,建设新站之后,老城站的客运功能虽然废了,建筑仍然值得保留,不论是从建筑审美、历史教育的角度看,或者改造成为博物馆,城站都具有多重价值,不仅不应该拆除,而且应该加大保护力度。

同样遭到拆毁的,还有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旧址入口的一幢办公楼及其水塔。它本来已成为张小泉剪刀厂的一个标志,2008年9月,《杭州市工业遗产普查》将其列入保护名单。但没隔多久,在城市道路整治改造过程中,因为该建筑压道路红线而遭拆除。事实上,该建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没有到非拆不可的地步。

身份尴尬

杭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工业发展历史的城市,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很多老厂房、老仓库等工业建筑遗产。2009年6月,杭州规划局启动编制了《杭州市区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规划》,挖掘和整理杭州市工业遗产现状资源,提出工业遗产名单94处,其中已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41处,尚未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53处。

杭州规划局总工程师刘晓东表示,由于现行的从国家到地方有关历史文化保护的法规中,还没有专门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条款,现在列入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建筑只占工业遗产很小的一部分,从而使得不少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由于缺乏法制的保护面临危险。

“人们在认识上也有误区。在遗产保护中,人们通常比较关注那些正统的、历史较为久远的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工业社会和技术曾一度被认为是文明,而不是文化。而工业建筑在所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属于比较弱势和边缘的一类,倒闭和废弃的厂房更被人们看作是经济衰退的标志,是城市的伤疤。在城市改造中,它们是首先考虑被清除的对象。”刘晓东说。

规划先行

当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北京、上海、无锡等城市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北京的798工厂、北京燕山煤气用具厂旧址公园;上海从苏州河到大杨浦,从泰康路到莫干山路,再到8号桥、上钢十厂;无锡由茂新面粉厂改建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蚕丝公司无锡仓库等大量的工业遗产,经过保护再利用,成为公园、博物馆、创意社区、艺术中心等,成为城市的活力增长点。

然而,无论这几个城市或者杭州,工业遗产保护仍然存在一个根本缺陷,那就是缺乏规划管理方面的法规。在工业遗产建筑的规划用地性质、使用功能、土地运作方式、后续验收和批后管理等方面都没有相应的明确规定,造成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无法可依,规划审批管理滞后。

为了给工业遗产一张“户口”,2009年,杭州市开始编制《杭州市区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并且建立了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近日,《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即将出台,这将是全国首个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规定阐述了工业遗产的界定以及工业遗产建设用地的开发模式。

11月25日,杭州市规划局邀请国内规划、建筑、文保界的10位专家,对《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进行评审。专家组认为:该规定填补了国内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方面的空白,在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工作中是一项重大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于其它城市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功能更新

杭州的工业遗产基本集中分布在半山、石桥、拱宸桥、祥符桥小河、古荡留下、望江门外、中村石龙这几个区域。这些区域经过几轮的城市发展,大多成为城市中心区,除了交通方便、生活便利外,相对于高档写字楼,老工业厂房一般房租比较低。

对于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杭州想了很多有创意的办法。比如,杭丝联建筑,一排排的苏式建筑风格锯齿形厂房,目前已作为“丝联166创意园”,引进多家文化创意企业。杭州市土特产有限公司桥西仓库建筑,已改建为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业博物馆和中国扇子博物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群集地,工业老厂房的大空间,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氛围,以及与日常工作、生活环境的强烈反差,更能激发创意人才的创造力,触发灵感。

更值得期待的还有浙江杭州石油公司小河油库建筑群,其主体建筑为仓库东区四座单层坡屋顶仓储大房,以及紧邻运河的一组储油大罐,共有建筑面积数千平方米。仓库建筑由红砖砌就,檐下开气窗;屋顶呈波浪状,颇有特色。它还是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唯一一座临河油料仓库。

小河油库所在地目前被规划为小河公园,今后储油大罐、仓库以及运河码头等都将保留,作为小河公园的附属用房和工业遗产景观,成为一块别致的城市开放空间。在《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旅游实施规划》中,打算把小河油库做成“U库”,储油罐改造成酒吧、餐厅等休闲娱乐场所。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模式(相关链接)

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积极开展工业用地更新改造,产生了许多有世界影响的成功案例。

1、改造成博物馆

国外将工业遗产改造成博物馆已成为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法。如德国洪堡变电站改为维特拉设计博物馆柏林分部。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工业区改造成博物馆群。

2、改造成城市公园

巴黎结合市中心区改造,在原来工业遗址上建造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园林,包括雪铁龙公园、贝西公园、拉·维莱特公园。

3、综合再开发

运用“混合使用”理念进行工业遗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如英国伯明翰布林德利工业区经过改造,变成了由一系列商店、餐馆、咖啡厅、办公楼、住宅、文化设施等组成的富有吸引力的公共广场和精美建筑群。

4、发展工业遗产旅游

德国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因丧失竞争优势而关闭,1989年由州政府的资产收购机构和埃森市政府共同组建的管理公司规划,保留了20座有较高价值的建筑物,发展工业旅游。整个项目建成后,每年有组织的旅游者10万人光顾这里,而自发来这里的游客更多达50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