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灼
随着传统文化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近几年不断出现名人故里之争。近日,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一些地方从不正确的政绩观出发,在市场负面作用的推动下,把文化保护搞得“走偏”,为此文化部已发文叫停。
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争让传统文化“很受伤”,文化部门发文叫停乌烟瘴气的名人故里之争,可谓很及时。但是,名人故里之争是一纸命令能叫停得了的吗?
其实,在名人故里之争背后是地方经济利益之争。所有大搞名人故里之争的地方政府,对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从来都不避讳。他们争夺名人故里,并非真对那些古代名人有多崇拜、敬仰,而是想通过招商引资或打造旅游城市的方式来发展地方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这些地方扭曲的政绩观不改,地方利益争夺不止,叫停名人故里之争的命令就注定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近年来,给历史名人安“户口”现象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已经有数十个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了“公祭”活动。而且,排场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一些祭祀活动纷纷向“国字号”进军。祭祀的地方多了,免不了要抢“祖先”,于是出现了“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的热闹局面,甚至还有地方在抢谁是正宗的“金瓶梅文化”发源地,最终受伤的是传统文化。试想,当这些历史名人的归属地都无法确定时,让国人如何相信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经济活动有它自身的规律,资本投资更有其自身遵循的规则。只要你投资环境好、项目有前景,人家自然愿意在你这里投资。否则,即使名人故里再多,各类活动举办得再好、再热闹,招商引资恐怕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梦想和空话。其实,越是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的地方,越不迷信所谓的名人故里。一些地方政府迷恋名人故里,首先说明这些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上的黔驴技穷和懒政思维。他们想发展地方经济却找不到好的办法,他们想招商引资也找不出好的对策,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愿花费更多精力去思考、去谋划,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古人身上。但是,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谁又计算过名人故里之争,给群众带来多少实惠?对此,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算了一笔经济账,“不少地方都宣称,通过‘公祭搭台,经济唱戏 ’,共签订多少亿合同,引进多少亿资金。实际大多是自欺欺人,不是将意向性合同说成事实,就是移花接木。”
真正制止名人故里之争,关键还是要让地方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否则,只要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想法不改,名人故里之争就会一直继续,直到名人故里真的变得一文不值为止。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