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将研究教材中地动仪描述
河南博物院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正在展出
CFP图片
□朱治华
近日,网友揭露,张衡地动仪只是个现代复原品。中小学教材中使用复原后的地动仪是否合适?《法制晚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业工作委员会将对中小学教材如何描述地动仪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教育部表示,地动仪在全世界有争议,中小学教科书应如何描述是个专业问题,教育部相关部门已经将有关资料转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业工作委员会进行进一步研究。
11月28日,网友闫涛发微博称,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古代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发明了这个张衡地动仪,由于选进了教材,国人都以为是东汉古董。闫涛的这条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据了解,其实,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也曾因复原时原理上的错误遭到质疑。于是,2004年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地震局联手合作进行了地动仪的重新复原,并于2005年研制成功。
记者注意到,之后,曾有教育界人士建议将中小学教材中使用的王振铎复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地动仪改为2005年新复原的地动仪。
不过,日前科普作家方舟子发文,对张衡地动仪是否管用提出质疑。 12月2日,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宏接受采访时表示,2005版的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本身是无法监测实际地震的。
既然如此,那么,中小学教材中使用新版复原地动仪还是传统版复原地动仪,或者如何表述地动仪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网上,甚至有网友提出,既然地动仪的争议如此之大,那就应该从教材中删除,以免误导我国成千上万的学生。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朱治华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