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乡处点亮一盏青灯
2010年11月28日 04:14 信息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青灯》  北岛 著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年1月

散文集《青灯》是北岛的一本关于去国怀乡的人物素描合集。分两辑,一为怀乡,二为去国。去国与怀乡当然不能割裂,而于我而言,一辑感怀至深,二辑大多数篇章只作增广见闻之游记观。

北岛的文字是敏感而精到的,往往浓淡随意的寥寥三数笔便勾勒出一个丰满的形象。写冯亦代听到“四人帮”倒台消息的一刹那,“只见他身体僵硬,背部一阵抽动。他慢慢转过身来,紧紧盯着我,问:‘真的?’”看似闲庭信步的信手拈来,凡事有节制地点到即戛然而止,留下的是无穷的余味。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北岛诗意的文字未必需要静心也能品味,“眷恋与远行,方向相反,却彼此激荡有如持久的钟声。”

“人在的时候,以为总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在怀念熊秉明的《如果天空不死》里他如是说。机锋犀利的北岛总把自己包藏在睿智的从容里,不时星星点点闪烁着哲理的光芒。

而北岛潜藏的幽默感在这里浮出了水面。形容一米六三的日本朋友AD,“他是幸存下来的日本现代化的史前动物”;访问一所学校,“一个女孩子问:‘诗人为什么不能又年轻又成熟?’让我们这帮既不年轻又不成熟的诗人瞠目结舌。”

诗人所写,必然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相契合的人和事。在他笔下,翻译家冯亦代的如履薄冰字斟句酌、历史学家魏斐德的悲悯正直博大宽容、周氏兄弟从广西农村苦孩子到芝加哥世界名画家的波折历程、朋友刘羽与时代的错步,莫不一一映照诗人自己的历史彻悟与人文关怀。写到楚瓦什诗人艾基,“或许在后现代喧嚣的背景中,他宁可采取拒绝的姿态,通过俄文和楚瓦什文退回到田野与白桦林深处,保留一块净土。”

中国半世纪的变革若隐若现地渗透在诗人的羁旅漂泊中。字里行间的孤独苦况和着理智清醒,百味陈杂地抒写着一个个故人一段段旧事,生死契阔读来唏嘘不已。大量的留白处不止有他“无意中洒落的一滴墨”,还浮游蔓延着无以计数的血泪。只是这些血和泪你看不见,只能用感觉去体会。

在诗人看来,诗歌与革命有着内在的关联,共享幻想与激情。他说聂鲁达的诗“首先源于爱情,然后是革命。而爱情与革命有相似之处,如火,而转瞬即逝。”

在路上的寂寥诗人因坚守诗歌而充斥内心的孤独起伏唱和。对于他来说,漂泊是“在出发与抵达之间,告别与重逢之间,在虚与实之间,生与死之间。”他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我们这代人违背了古训,云游四方,成为时代的孤儿。有时深夜难眠,兀自茫然:父母风烛残年,儿女随我漂泊,社稷变迁,美人色衰,而我却一意孤行。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而是历史与意志、文化与反叛意义上的出走。这或许是命中注定的。”二零零一年底诗人回到北京,发现“北京变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在他看来,“那高楼林立的北京与我的童年与我的青春时代无关,与我无关。在自己的故乡,乡愁更深了。”青灯这个意象的悲凉意味在书中氤氲,缭绕不去。

诗人参与了多个在南美国家举办的诗歌节,与那些矢志不渝为诗歌献身的诗人,读来忽尔恍惚——在这些饱受战乱与贫困的地方,不仅有诗歌,还有博尔赫斯、马尔科西这些魔幻现实主义一代宗师,还有成为当今爵士乐源头的数百种美妙动听的拉美音乐,究竟在那个地方有怎样的养分滋养那些血液、究竟有怎样的激情充沛他们的艺术?孤陋如我者不得而知,诗人北岛的下一本书能为我解答吗?这是题外话了。

友人言及北岛,有诗不及文之说,我不敢妄下定论,见仁见智,留待读者研判吧。(文/凉添衫)

特别推荐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作者,阔别家乡十三年后重回北京,发现他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仿佛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于是他便要“重建我的北京”——用他的文字召回北京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影,恢复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庙宇的原貌,让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际线的景象重现,让鸽哨响彻蓝天的清脆回到人们耳边……同时,作者也把我们带回到他儿时的游戏中,带回到他的读书生活中,带回到他的母校,带回到“大串联”的旅途……他重建了这座“孩子们熟知四季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的城池,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