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回看1951年《人民日报》社论
2010年11月25日 10:37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59年过去了,这篇著名社论仍具有现实意义。该社论列举出的生造缩略语、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词语不搭配等问题,今天依然存在。

迈入21世纪,语言使用中的两个新问题愈见显著。一是网络语言和影视字幕谬误较多。一些政府的部门网站、各种电视节目和影视剧的字幕中,常见语言舛错。二是词语运用中的差池屡见不鲜。电脑的普及对语言的使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输入电脑的,常常是词,“词”的概念空前强化。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两个问题,一是不注意词形的规范;二是忽视了正确把握词义,如该用“化装”时错用“化妆”。普遍的“求新求异”思维,也对词语的正确使用造成冲击。

新情况的出现要求人们再次关注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首先,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通过各种媒体,经常性地讲解词语、句式的用法,宣传语言规范知识。半个多世纪前的《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开头一段说,“为了帮助同志们纠正语言文字中的缺点,我们决定从今天起连载吕叔湘、朱德熙两先生的关于语法修辞的长篇讲话”。今天,这种做法还是需要提倡。常讲解,常宣传,才能有力促进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其次,可在各种媒体上设立回答群众语言文字问题的信箱,让群众心存疑窦时有地方可问。各地的媒体多做“一人提问,众人受益”的事,会大大方便群众,实实在在引导人们正确使用语言。

最后,党政机关的文件、法规,出台前可由专人从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的角度审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近几年来在法律颁布前请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使用把关,收效甚佳,得到中央有关领导肯定。这种重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的做法,也很有必要。

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跟语言文字的规范相关,语言文字规范的修订应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也就是说,将人民群众对语言文字规范的各种意见集中起来,加以归纳整理,再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样修订的规范,才易于被群众接受,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