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涵敏
初冬的北京,一支“文化湘军”走来了。
11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湖南文化建设研讨会上,首都专家学者纷纷聚焦“湖南文化现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欢呼:“时代呼唤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在国家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的浪潮中,‘文化湘军’走来了”,并且发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请君一瞥,文化湘军”的感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列全国第七,占GDP比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人均劳动生产率列全国第二。湖南地处中部并无地缘优势,也无经济、政策优势,却在竞争激烈的文化产业中成绩斐然,“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动漫湘军”……一张张湖南文化名片,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为什么叫“文化湘军”,以“军”相称呢?叶小文解释:湖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人才选用由单靠“相马”转向“赛马”,人才引进由刚性转向柔性,人才激励由单一转向多元。于是,人才队伍日趋年轻,创新型人才成为主体,高端人才显著增多,国际化人才崭露头角,复合型人才突破瓶颈,滚动式、阶梯式、链状人才队伍结构逐步形成。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范周赞赏湖南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推进,将其作为文化强省重要驱动这一做法。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评价,湖南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缩影和样板,“文化湘军”现象为全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启示。IDG资本创始合伙人、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中国总裁熊晓鸽表示,希望将来能和湖南媒体合作,运用风险投资理念来投资数字电影和媒体业,给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等专家均表示,中国文化产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希望在今后5年里,湖南能够继续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全国的文化产业中起到领先的作用。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