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君是谁还没搞清 正面又出现更多人名
2010年11月20日 03:16 华西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碑文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

有专家称“可能是为表彰部下功勋而立的碑”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毅表示,10日内将发布研究结果

“天府广场出土东汉石碑”追踪

前日深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请来吊车将两块东汉石碑进行“翻身”,石碑的正面终于露出了“真容”,与之前背面的碑文主要讲述立碑具体情况不同,文字内容基本是表述该碑为何而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毅曾表示:“也许破解石碑内容的密码就在另一面。”那么石碑正面到底写了些什么文字呢?昨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章华开始用纸笔记录石碑正文的文字。

小碑出现几十个普通人名

昨日上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院,拓片专家戴堂才正要开始对碑文进行拓片。经过大半天努力,碑文上的字迹开始清晰。较大的石碑上文字字体较小,风格较为秀气。而较小的石碑上文字则显得浑厚。

下午两点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章华来到两块石碑面前开始仔细辨认碑文,并开始抄起较小块石碑上的文字,“阳嘉二年十二月丁卯廿五辛卯文学主事椽郑廉史……”随后开始出现一大串人名:“李位、范前、李成、赵弘、周强、赵三、郑茂、李穆、古焉(?)、王莅、蒋况、上官宝、脯赏、王玄、姚谦、苏梁(?)、陈廉、尚集、殷声、朱奇、杨坤、玄强、杜杨、公孙相、张郁……”除了一些复姓外,几十个名字几乎都是两个字,江章华一边记录在本子上,一边向周围的人解释:“这非常符合汉代人取名习惯,一般都是两个字。”对“杜遂及五棠”等字眼,江章华以商量的口气对周围的同事说:“这应该是两个县的名字吧。”

大碑出现“成都守师”字样

由于拓片还未完全结束,两块碑文的字迹还显得有些模糊,不易辨认。江章华对于有些字的确认,显得很谨慎,不时用问号做标记,表示有待进一步确认。在碑文结尾,则出现了“立石表记……列书殿堂。”江章华与现场其他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个官员为了表彰部下的一些功勋而立的碑。”较大的石碑正面刻有文字的有四分之一受损严重,深度约有四五厘米的石块残缺。

据正在拓片的戴堂才先生解释,这应该是之前有关工程在施工时没有发现石碑而无意造成的破坏。对这些文物的修复,他表示:“文物修复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按照一般原则要保持文物原貌。不过在受损文字得到确认后,且经过专家同意决定有必要对之进行修复,才能进行修复。”记者在大碑上看到,多次出现“春秋”“守师”等字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成都守师”几个字。西南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对记者说:“守师有可能是对某一种职业人士的称呼。”

“裴君”到底是谁还没确认

大碑背面多次出现的“裴君”到底是何身份?之前引发大众多种猜想,不过,至今专家尚未得出确切结论。本来大家期待在大碑正面能发现有关“裴君”身份的一些线索,但出乎意料的是,昨日拓片后呈现出来的近千文字里,居然没有“裴君”二字。之前小碑碑文中出现的“李君”在其“翻身”后的正面也没再出现。

不过,小碑的碑文中出现的一大串几十个人名,却可能是一个重要线索。下午3点过,以四川大学考古学教授林向为首的三四名文物研究专家人员首次来到石碑面前开始研究。林向一来到现场,听到有人向他报告说,两块石碑正面均出现很多人姓名,马上激动地表示:“出现人名很好,很重要!”林向随后向记者解释道:“之所以认为出现人名对进一步研究非常重要,是因为一般史书上会有姓名记载,出现人名非常有利于查阅相关文献,以便准确地恢复当年真实的信息。”对此前拓片碑文中出现的“裴君”和“李君”到底是谁,林向表示:“由于没有全名,目前还没有确认出来。”他激动地表示,两块碑上的正反面都有字,加起来大概超过3000多字,这种情况很少见。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毅表示,目前只请了一部分专家来初步查看石碑,进一步研究结果还需所有专家共同探讨,10日内将给大家发布一个权威的研究结果。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张杰记者杨帆

四大谜团待解:“裴君”是名将也是教育家?

汉碑所书的“裴君”是谁?到底是东汉名将裴岑还是另一裴姓官员,至今所有考古专家和历史学者都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可随着大小石碑正面“见光”后,新的谜团又出现了。

谜团一为何小碑两面年份不一?

之前小碑碑文上明确写着本初元年六月下旬,当时有现场考古人员认为,“本初”年号可能是当时立碑的年份。可当小碑另一面曝光后,碑文第一句居然写着“阳嘉二年十二月丁卯廿五辛卯文学主事椽郑廉史……”根据史书记载,“阳嘉”和“本初”都是东汉末期的帝王年号,本初元年是汉桓帝年号,为公元146年,而“阳嘉”则是汉顺帝的第二个年号,阳嘉元年是132年,阳嘉二年便是133年,比碑文中提到的本初元年早了13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周科华对此解释说:“同一块碑文出现两个名字,这种情况并不特别奇怪,因为碑文记录的有可能是不同的事情所发生的不同年份。”西南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袁定基则表示:“从年号出现在碑文的位置来看,‘阳嘉二年’位置在碑文的文头出现,而‘本初元年’则出现在碑的正文当中,由此可以初步判断,‘阳嘉二年’比‘本初元年’更有可能是立碑的年份。”

谜团二为何落款有“临邛”二字?

两座汉碑都在天府广场被发现,而且碑文中多次出现“成都”和“蜀郡”。汉代蜀郡就是指成都,证明这两座碑都和成都有直接联系,但在大碑落款最后二字却是“临邛”,这让很多人感到迷惑。既然是出现在成都的碑,但落款却是另一个地方,这其中有何关联?史料记载,“临邛”就是今天的邛崃。西南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袁定基对此表示,“这也不奇怪,在汉代时临邛是非常繁华的关口城市,而且离成都不远,两个地方联系肯定非常紧密。”

谜团三为何有疑似涂鸦的“太子”?

在大碑正面最下方出现了两个匪夷所思的词组“弟子”和“太子”,从笔迹上来看,和碑文方正秀劲的隶书明显不是同一个人所刻,字体也要稍大,尤其是两个“子”字,完全是很潦草的笔画,仿佛是恶作剧式的涂鸦。“太子”一词出现在此碑上,完全和内容不搭调,甚至带有几分无厘头的意味。这是谁擅自刻上的呢?为什么要在庄重肃穆的石碑上开这样一个玩笑?对此,袁定基教授表示,“这些需要专家

们集体研究才能知道。不过按照该碑文正文部分与这种看似游戏的文字有非常明显的界限,可以初步推测是有人以游戏的心态加上自己的文字。”

谜团四为何出现很多“教育”元素?

两个汉碑背面满篇都是像“顺天平乱奋威讨黠鬼方震悼师出宜时猾夷降从封载干戈返文行处利涉大川契元砥”这样歌颂碑主人功勋卓著的字句,但在小碑正面又出现了让人感到震惊的文字,比如“文学主事掾”以及大量“诗师”、“守师”的字眼……

据相关资料显示,这几个词都和汉代官职有关,而且都涉及当时的文化教育。袁定基教授表示:“文学主事掾确实是汉代的一个主管地方教育的官职,一个官衔不是很高的职务。”汉代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帝国设立官学的初期。西汉景帝时,文翁在蜀中兴学,为地方官学的肇始者。汉武帝时,中央设立太学,又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郡国主要负责学校教化的吏员称文学或文学史,简称“文学”,他们既是地方属吏,也是地方官学教师,文学主事掾,掾(音yuan)就是副官的意思。难道历史上的“裴君”不仅是平定战乱的一代名将,还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见习记者张杰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