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就设立“中国旅游日”向社会广泛征集具体日期方案。各地政府纷纷提出自己的方案,其中徐霞客的旅游行踪日期的呼声最高,江浙两地为争徐霞客展开口水战,网络投票数达到42亿,远远超出中国人口数。此外,湖南建议将毛泽东出生日定为“中国旅游日”。(《人民网-文化频道》原创评论)
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深蕴。全国各地随便挑出一个历史文化名人的生日、祭日、出门日或是婚嫁日来,都可以让当地经济饱餐一顿了。所以,这个即将确定的“中国旅游日”很诱人,以致于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在进行疯抢的同时,都忘记了给自己擦一擦口水了——这不,一不小心,就把事儿给糗大了,某网络的投票数竟然达到42亿,谁能不怀疑,这是“网络刷屏器”作用之下的又一桩造假事件,如同“周老虎”,如同“孙悟空故居”。
有圣人的地方抱着圣人不放,有伟人的地方抱着伟人不放,有“旅游先祖”的地方抱着先祖不放,什么也没有的,也可以抱着“网络刷屏器”不放。如此一来,国家旅游局的那番初衷与美意,全都在一场闹剧中付之东流了。谁也未曾想到,本来是为了促进中国旅游业整体发展的一件特大利好,却成了地方旅游资源之间的大比拼。
要是早知道这样的话,还不如让国家旅游局在旅游卫视,搞个大型的“选秀”节目,就像“快男快女”那样搞,得请几个专家当评委,还得忽悠上“亲友团”或是“粉丝团”,再不行就叫上那些月收入2万的“职业粉丝”,帮忙壮大一下声势,可不能再指望那个不可信的网上投票了。或许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楚,谁家有真正的资源,谁家有真正的文化,抑或是谁家有真正的“毕老爷”。
可是,话又说回来,“中国旅游日”怎么就成了一个其香无比的“香饽饽”了呢?那些体面的地方旅游部门,怎么就能拉下脸来,不惜用些让人耻笑的手段也想将之争到手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旅游日”,意味着中国人要在这一天出门旅游,所以这很像一个“黄金日”,大体与“黄金周”什么的,有差不多的意思吧。若是某个地方争到了这个日子的“来源”,意义也就大了——这个地方就如同拥有了一棵“摇钱树”。试想一下,那个争来争去的曹操墓,不过是产生4.2亿元的升值空间,一比这个“摇钱树”,也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
所以,“中国旅游日”之争,在根本上,是一种利益之争。一见利益,什么体统、什么谦让、什么文雅,都见鬼去吧——这就像一窝小猪在抢食,抢得慢的,显然就要挨饿。可是,“中国旅游日”只是一个称号而已,这个称号果真就能承担起所有地区的利益之争、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吗?
笔者的答案是,当然不能。各地区为了一个名号而争,本身就是旅游开发现状的一种反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凭什么此地就竞争不过彼地?所有的原因,都不从改良自己地区的旅游环境、提高文化品牌、改善服务水平入手,只为了争一个传说中的“江湖第一”去争破头、撕破脸,确实像打错了把子。
另外,我们不要忘记最基本的东西——什么是旅游,旅游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发展旅游最应该信赖的资本是什么?可以确定,旅游是一种文化。所以,没有文化基石、没有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再好的称号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贬值。所以,“中国旅游日”,只是短时间内的一张画饼而已,解解眼馋可以,至于拿它当饭吃,根本就不现实。(《人民网-文化频道》原创评论)
[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