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与平调落子(艺与人)
2010年04月28日 16:49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图为平调落子在民间演出。

河北省邯郸市境内,早年专门建有一座祠——黄粱梦。不久前,“黄粱梦”转而成为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上演的一出戏。这部平调落子魔幻剧《黄粱梦》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邯郸的“艺术仓库”中光戏曲少说也有几十出,如《赵氏孤儿》、《将相和》、《文姬归汉》、《洛神赋》,不过这些都是京戏、豫剧、评剧、河北梆子的戏。真正属于邯郸地方戏种的只有“平调落子”。从全国范围来说,两个剧种同演一台戏的都不多见,而平调落子正是由“平调”和“落子”这两个剧种合演一出戏。相传,是一位河北武安姓白的“落子”艺人和河南的“平调”艺人成婚,把两个剧种编成一台戏,搬上了舞台,遂成“平调落子”,使“戏”更完美,使“剧”更精彩,二三百年来延续至今。

随着文化娱乐消费的多元选择,戏剧舞台似乎距离人们越来越远,“平调落子”也很不景气,大有“绝种”迹象。谁来救救它?

就在平调落子的发源地武安市洪山村,出了个戏剧传人郭乃群。他看似“土老帽”,但讲起话来有板有眼有思想;虽说学历不高,文化修养却很高;虽年过六旬,心理却很年轻。他爹郭小生被公认为平调落子的扛旗人,众人送号“郭大旗”,活了82岁,红了70年!老人临终前,拉着儿子郭乃群的手说:“戏是咱的命,断粮断饭,不能断了戏!”

父亲的这句话,郭乃群谨记了一生。郭乃群自知五音不全,要完成爹交给的“不断戏”的嘱托,实在是难于上青天。怎么办?郭乃群想,咱自个儿不会唱戏,可咱能救戏、养戏!救戏养戏都需要钱,钱在哪里?他决计用血汗去换。

郭乃群本是个“打铁”的,当过生产队长,浑身是力气,而且还有个好脑子。他家处山区,是个产铁矿石的山村。私营企业刚一兴起,郭乃群就带领全家办起了选矿厂。本地矿产资源没有了,他把矿办到了东北和山西。有了资金,他把那些民间艺人请来,培养了一批年轻人,办起了平调落子一团、二团。几年来,他出资4000多万元,购置了从美国进口的相当于中央电视台“心连心”巡回演出所用舞台和灯光音响水准的器材,挖掘了20多部平调落子优秀传统剧目,并与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合作——有了演员,有了舞台,一时间平调落子这个剧种又红火起来了:每年演出上百场,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民间文化生活,成为河北省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经典范例。

郭乃群说:“平调落子戏是老辈传下来的,一定要把这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决不能丢。”为了使平调落子薪火不断,郭乃群跑上跑下,四处请高人指点,他要让平调落子跟上时代变化,不但让老人爱看,年轻人也爱看,甚至要让外国人爱看。为戏花钱,郭乃群十分舍得,不过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常是跑到小饭馆吃碗拉面果腹。省钱为戏,郭乃群虽不会唱戏,但他要超越祖辈和父辈,“只有超越才能继承,才能发展。”

这不,经过专家论证、编排,郭乃群将取材于邯郸本乡本土的成语故事“黄粱美梦”搬上了舞台,集戏剧、歌舞为一体,偶尔还巧妙地插入魔术与杂技。这部《黄粱梦》在北戴河、石家庄、邯郸等地演出了几十场,场场爆满。

最近,郭乃群又投资上亿元,在老家盖了一座5层楼的“平调落子艺术中心”,集排练、演出为一体——老郭的平调落子之路是越走越开阔,越走越丰富。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