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慨叹:“上帝先造了毛里求斯,然后按照毛里求斯造了天堂。”从此,人们习惯称印度洋西南部岛国毛里求斯为“人间天堂”。赴毛里求斯旅行,天堂般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岛国历史耐人寻味,它让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火山给予生命;荷兰人起了名字;法国人留下文化影响;英国人制定了政体架构与交规;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马达加斯加等地的移民通过辛勤的劳动,一砖一瓦地建设了岛国。可谓出生时轰轰烈烈,成长中充满坎坷。
在岛中央的鸠比镇旁有一个火山口,直径200米,深达85米,四周长满了绿色植物。往里望去,可见底部中央的一泓湖水。很久以前,正是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形成了该国,这个火山口也就成了毛里求斯的“出生证”。直到1598年荷兰人来此之前,这里一直荒无人烟,荷兰人以其君主的名字命名为“毛里求斯”。1715年法国人占领了毛里求斯,将岛名改为“法兰西岛”。法国人的殖民统治的影响的留存,就是至今岛上日常用语仍以法语为主。1814年毛里求斯又沦为英国殖民地,英语如今是毛里求斯的官方语言,国家政体也依照英联邦国家的蓝本。1968年毛里求斯脱离英国独立,1992年实行共和制。
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及非洲大量引入劳工,成为早期开发岛国的主力。今天岛上120多万居民中,印巴人的后裔占67%,克里奥尔人占29%,华人华侨约3万人,欧洲居民1.5万人。
毛里求斯的各民族保留着各自的文化艺术与习俗。政府鼓励发展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印度教的屠妖节、湿婆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等都是全国法定节日。
我曾参加了当地人的一场婚宴。这是一个印度裔家庭,按照印度人习惯。到场宾客们是体验了一回手抓饭,连毛里求斯总统也不例外。听着印度传统音乐,大家一齐动手,气氛热烈,喜气洋洋。
虽然毛里求斯经济水平不高,但全民教育与医疗卫生均由国家负担。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闲适的生活。由于居民都是外来户,无高下之分,人人以岛为家,很少听到种族、信仰不同的人之间发生冲突。
毛里求斯曾有一种特别的野禽渡渡鸟,体大、肉肥,不会飞。早年登陆的荷兰人发现渡渡鸟肉鲜美,就拼命捕食。加上人们对岛上森林的无度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终于在17世纪末期,这种笨拙温顺的大鸟从地球上消失。今天,人们只能从博物馆陈列的渡渡鸟标本中来找寻它可爱的丽影。毛里求斯人为了纪念它,把渡渡鸟定为国鸟,并刻在了本国的国徽上。
或许是渡渡鸟的灭绝给人以警训,岛国人民将保护环境看得十分重要。这里的海滨浴场管理有序,到处都有明显标牌提示大家保持清洁。一个流动摊贩出售椰子时将砍下的椰子皮散落在沙滩上,警察提醒后,他立刻把车下的沙滩清理得一干二净。
岛国东部的蓝色海湾是观赏珊瑚最好的去处。人们可乘坐船底装有透明玻璃的专用船,观赏水下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的珊瑚。如此多的珊瑚不仅是大自然的赐予,更是国家保护政策与居民良好习惯的结晶。众多珊瑚礁的存在,使环岛的海滩全为雪白的细沙,海水清澈见底。这时我才领悟到,毛里求斯天堂般的美景,是与岛国人民的精心呵护分不开的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