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实际经历中看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伟大成就,这是一个时代的奇迹。
——古戴尔(世界银行公共关系高级官员)
中国领导人和最普通的百姓一起过重要节日,体现了非常好的亲民作风。
——姆奎娜(津巴布韦政府官员)
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他们研究问题,并成功解决了问题。
——欧伦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
中国一定会拥有一个非常成功的21世纪。
——伊德拜斯(欧洲国际关系研究所秘书长)
中国的地位会不断上升,美国应尊重中国,促进共赢。
——艾达(美国图书管理员)
中国是一个有着巨大活力和潜力的国家,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地缘政治实体,西方必须逐步适应她的大国地位。
——伊格纳西奥·尼尼奥(西班牙马德里市政府“全球马德里”战略和国际行动办公室总协调员)
我同很多学生交谈过,90%的人都说他们喜欢中国人民。这种友好的感情是自然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了解是最重要的。比如,和中国的老杨做生意的彼得,对中国的认识一定比美国报纸上的空谈深刻得多。这种人和人之间建立的信任感是无法替代的。
——杰斯特斯·理查兹(美国哲学教授)
我最羡慕中国社会的稳定,因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阿丽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汉语系学生)
我相信,尼日利亚和中国两个大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互补性将促使尼中发展更紧密的双边关系。
——默罕默德·优素福(尼日利亚众议长特别经济顾问)
中国等国的发展与崛起是本世纪意义重大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一手控制世界的历史。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发展局面,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所有领域。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扎卡里亚(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
我为了去中国旅游,足足准备了30年——试图通过看书,了解有关中国的任何知识。但是,真正到中国后,我却发现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太少太少了。
——埃斯特里德·孟(曾来中国旅游的南非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包括南非在内的整个非洲的联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如今,在南非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已经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在中国的红酒生意正蓬勃发展,希望这种势头能够保持下去。
——马丁(南非开普敦红酒商人)
※ ※ ※ ※ ※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驻美国记者温宪、马小宁、管克江,驻俄罗斯记者张光政,驻加拿大记者李文政,驻墨西哥记者王新萍,驻西班牙记者张金江,驻比利时记者李永群,驻印度记者廖政军、王磊,驻泰国记者孙广勇,驻越南记者刘刚,驻蒙古国记者霍文,驻尼日利亚记者殷淼,驻南非记者裴广江,驻联合国记者吴云,本报记者雷达
本版稿件编写:本报编辑吴绮敏、李锋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
![](http://dolphin.deliver.ifeng.com/c?z=ifeng&la=0&si=2&ci=23&cg=22&c=29&or=232&l=789&bg=789&b=787&u=http://y0.ifengimg.com/34c4a1d78882290c/2012/0528/1x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