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文松辉)2月27日至3月30日,近2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2000名少数民族同胞将在北京为观众献上“高原奇葩”、“巴蜀羌魂”、“侗族大歌”、“草原之夜”、“多彩哈达”等9台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专场演出,通过近120个节目向世界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独具韵味的“非遗”风情。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56个民族同胞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为了充分弘扬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将其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广泛地宣传和有力地展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将于2010年2月27日至3月3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调演活动将汇聚全国20个省(自治区、市),20余个少数民族,近2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近2000名少数民族同胞,向广大民众尽显少数民族独具韵味的“非遗”风情。
本次调演活动由9台节目组成,分别是“北国风光——开幕式专场”、“高原奇葩——青海省专场”、“巴蜀羌魂——四川省专场”、“侗族大歌——贵州省专场”、“草原之夜——内蒙古自治区专场”、“湘江风情——湖南省专场”、“丹桂飘香——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场”、“多彩哈达——西藏自治区专场”和“灿烂中华——闭幕式专场”。每台节目都经过精心挑选,认真排练,将具有独特艺术性和最具代表性,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原汁原味地奉献给大家。
“北国风光——开幕式专场”以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6个省(自治区、市)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入选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少数民族项目为主,包括:朝鲜族农乐舞、满族二贵摔跤、洞箫、蒙古族马头琴、鄂伦春族民歌、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锅庄舞、玛纳斯等13个节目,充分展现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的艺术韵味与文化魅力。
“高原奇葩——青海省专场”在藏、回、土、撒拉等民族的簇拥下,通过“情满雪域”、“天籁之音”、“欢歌劲舞”、“花海飘香”和“彩袖飞虹”五个色彩,向人们炫耀着高原腹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显出神奇多姿的民俗风情。
“巴蜀羌魂——四川省专场”以歌舞的方式展示了羌族的精神世界和风采,充分体现了羌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个性特色和民俗元素,表达了人们在传承、保护、弘扬羌民族优秀文化过程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侗族大歌——贵州省专场”通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侗族大歌”贯穿整场,描绘了洋溢在苗岭侗乡之间的民俗风情。
“草原之夜——内蒙古自治区专场”将人们带进富饶辽阔的内蒙古草原,陶醉在悠扬的歌舞和热烈隆重的庆祝场面之中。
“湘江风情——湖南省专场”展现了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
“丹桂飘香——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场”将壮族、毛南族、京族等少数民族歌、舞、乐融合在整场演出中。
“多彩哈达——西藏自治区专场”在朗玛、卓舞、堆谐、采盐歌等节目中,展现了雪域高原上源远流长,充满神奇色彩的藏族文化。
“灿烂华夏——综合专场”贯穿了我国东西南北,甘肃、宁夏、西藏、福建、湖北、湖南、重庆、广东和海南9个省(自治区、市)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组成14个节目,尽显中华大地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
以上9台专场将演出近120个节目,共涉及2009年由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成功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个(羌年)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5个(朝鲜族农乐舞、呼麦、侗族大歌、花儿、玛纳斯),以及近80个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