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凯伦故居前 重温《走出非洲》的人性光辉
2010年04月28日 16:43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中心出发,穿过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约20分钟车程便可来到凯伦庄园。庄园四周被剪修整齐的树木围得严严实实,俨然一道天然围墙。园内满眼苍翠树木和绿草红花,尽头那座红瓦白墙的别致小屋,便是凯伦故居(见图,殷淼摄)。

1913年,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远离故乡来到东非肯尼亚,在这里生活了17个春秋。她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于1937年问世。上世纪80年代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并获198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从此,《走出非洲》开始风靡世界,作者凯伦曾经居住过的小屋也成为肯尼亚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凯伦庄园原来占地600亩,现在的凯伦庄园暨凯伦故居博物馆面积只有原来的1/30,约200平方米,有9个房间。

故居内有书房、客厅、饭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等。房间内部的陈设和装潢还原了女主人当年生活的原貌。在饭厅餐桌上,古朴的烛台、整齐的碗碟,仿佛正等待主人就餐。对面的客厅里,地上铺着一张精美的豹皮,显示出凯伦当年生活的富足和对狩猎的喜爱。时光虽然过去近100年,但即使用现代社会生活标准和审美眼光去衡量这座静谧的庄园,仍能感受到它的奢华和美丽。

顺着被栀子花环绕的小径来到后花园,园内栽种的各种树木似乎见证了凯伦庄园的岁月变迁。叫得上名字的树木有烛台树、非洲仙人掌、鸡蛋花树、郁金香树等等。烛台树和仙人掌树高10多米,树干异常粗壮,据说树龄都已超过百年。在后花园中,黄白相间的鸡蛋花依然零星挂满枝头,当年凯伦和丹尼斯相互依偎的木头长凳却已经腐朽,只剩下孤零零的架子戳在地上。时光与繁华不再,院落更显得冷清和寂寞。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在电影《走出非洲》中,女主人公凯伦走入非洲之初与其仆人的相处是那样格格不入和小心谨慎,可后来,女主人公却为了他们不吝尊严为其一跪。凯伦对非洲人态度的转变让人印象深刻。客观地说,凯伦在非洲的事业和爱情生活并非完美,甚至缺憾颇多。但也许正是人生的曲折和颠簸,才让作者对世俗的偏见与傲慢有了自我反思的基础和前提。是非洲人善良纯朴的天性,让她放下了白种人的傲慢与偏见,有了跨越种族和贫富差距的平等交流与沟通,最后赢得彼此的好感和尊重。

凯伦在非洲的生活是西方人在海外拓展殖民地的一个缩影。然而,凯伦性格中所折射出的善良,使她的所作所为得到今天很多肯尼亚人的包容和谅解。黑人司机约翰对我说,在仇恨与友善之间,他们宁愿选择后者。因为过去毕竟已经是一段无法挽回的历史。

可以说,《走出非洲》一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超越偏见和傲慢、回归善良与平等价值观念的完美诠释。虽然凯伦将自己的作品定名为《走出非洲》,但实际上,她的人生与事业都打上了非洲的烙印,这个地方承载了她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她的心灵深处,她从未真正走出过非洲。

如今,伊人远逝,寄托凯伦哀思的恩贡山已目不能及。然而,小说《走出非洲》所表现出来的善良和平等的人性光辉,却散发出持久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非洲。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