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对于普及与提高电影文化、推动与繁荣电影创作生产是不可或缺的,我的电影创作就从影评文章中汲取了源源不断的营养。比如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惊涛骇浪》《我的法兰西岁月》是‘不一样的主旋律影片’的代表,让人一改对于主旋律电影的刻板印象。”读着这样的评论,我心里感到很暖和,这样的支撑使我的创作信念更加坚定了:不论什么类型的影片,只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时时想着观众和电影市场,努力把电影拍得好看些再好看些,是会受到观众的欢迎的。
德高望重的电影理论家和评论家钟惦棐笔下影评文章的“战斗风格”曾给至少两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先我以为,写影评和写其他文体的文章一样本是“文无定式”,只要角度独到,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写开去,自当会是一篇不错的文字。然而,钟惦棐先生却有许多更为精深的见地。当年读他的《影评三要》一文,颇受启迪,至今记忆犹新。容照录几段:
“九分做人,一分作文——写冠冕堂皇的影评文章不算难,难的在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章中要人意志昂扬、正直、无私、忠诚、怎样怎样,自己如何呢?批评不是文字做事,其中也有作者的人格力量。如果批评家本人精神状态是萎靡、猥琐、自私、不首先的,下笔千言有什么用?……一是一,二是二。不看风使舵,不顺水推舟。文章在各朝代都没有断过,为什么真正留下的那么少呢?”
“七分文化,三分电影——但就整个电影战线看,还不能说文化水平是很高的。高与不高,这是可以看出来的。有的同志拍头两部影片,强烈的闪光,过一阵子就不行了。这和文化或电影文化大有关系。我是公开、私下都讲这事。批评起的作用很大。如果评与被评,半斤八两。希望就渺茫了。”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你对一部影片有意见,即使是深刻的,也要选取一种适合的形式。从何处入手?用什么文化?都足以令人夜寐,辗转反侧。常常连文章的头两句话,也费过我不少心思。……一个人视野不广阔,思虑不精深,文章不讲究,不要说别人,过两天连自己也不想再看的。”
钟老大声疾呼:“写影评立意最难。不说套话,不说连自己也不相信的话!”这是多么掷地有声!
写影评文章是严肃而活泼的艺术实践。严肃见立意,活泼显文采。总不能“捧”起来捧得叫人瞪目,“棒”起来棒得令人结舌。实事求是,评得在理,论得深刻,方为上品,方能于影片创作者有益,对广大观众在审美上是一个良好的导引,在影片和受众中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彩桥!
当前,我所寓目的及时、中肯、高水平的影评实在是少之又少。在票房至上的电影经济时代,影评界充斥着各种形式的软广告。在这些“影评”的字里行间,看不到影评人的审美追求,感受不到真诚的情感流露,更看不到中肯、到位的批评和分析,影评的精神和价值被金钱所扭曲甚至湮没,观众和读者被严重误导。
我们的电影产业蒸蒸日上,要想取得健康扎实的发展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建设有坚守、高质量的影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电影人,我深知真诚的影评有多么重要,它既是电影人提高自身的一面镜子,更是帮助电影观众了解电影、欣赏电影的一座桥梁。愿更多真诚的评论问世。
原文《电影需要真诚的评论》见《 人民日报 》( 2010年04月09日 24 版 《文艺点评》)
[文章不代表人民网文化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