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庙会图什么(快人快语)
今年,在福建、北京逛过几次庙会,到处都是欢天喜地,洋溢着一派春满乾坤欢乐吉祥的气氛。当然,在我个人看来,也颇有令人遗憾甚至焦虑之处。与“年味儿淡了”相比,如今的庙会更需要注意的是“变味”。随着历史记忆的逐渐恢复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建,年节的气氛越来越浓,然而“变了味儿”则意味着性质的改变,时间一久就会使庙会丧失本色。
今天人们逛庙会图什么?
对个人来说,是体味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家人扶老携幼或者邀集亲朋好友一同来逛庙会,其乐融融,韵味无穷。对群体而言,逛庙会是“赶热闹”,呈现社会和谐,不分贫富、不分阶层,无论尊卑贵贱,同喜同乐。过去过年多半围绕着家庭和宗族过;时代发展了,社会性的活动变得越来越突出,花会踩街名目繁多,广大民众自娱自乐,使庙会变成社会欢庆的大舞台。这些正应了过去的一句老话:“普天同庆”!
庙会作为历史形成的文化空间,其核心在于其文化性,某些地方用商业市场的办法办庙会,是使它“变味儿”的原因所在。人们逛庙会是来过年的,不是来花钱的。某些庙会商业气息太浓,办庙会成为创收的手段,门票比平时成倍增长;租摊位要竞标,租金越来越高,使摊贩们叫苦不迭。商家也把参加庙会看成是敛财的机会,于是逛庙会的人自然要怨声载道。
庙会的重要特点在于它的公益性。当过多看重经济效益时,自然就削弱了庙会的公益性。过去很多“花会”、“皇会”参加庙会活动,进行表演、踩街,“会首”们往往是贴钱办会,当作是公益事业,是“积德行善”。如今,让全体民众欢欢喜喜过大年,也应当是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各种民间组织共同关注和参与的公益事业。年节期间的庙会是民众广泛参与、提高道德修养的极佳场域,做志愿者,为庙会活动服务,也是光荣的社会活动。
守持文化性和公益性,不使庙会“变味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