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赵本山怒了 研讨会直率点挺好
2010年04月28日 16:29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4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上,赵本山和某教授发生激烈争论,成为近期不少媒体关注的热点。

近20年来,赵本山一直是中国大众文化的焦点人物。他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但在许许多多的欢迎和支持之外,也有不同声音,包括批评和要求——诸如要他更“高雅”,让他更“现实主义”等。

所以,这场讨论会上的唇枪舌剑,其实是把曾经的一些争议再度摆出来。教授不留情面地批评,赵本山也毫不客气地回应,这样的火爆场面,在我看来,正是一种不多见的、正常探讨问题的状态。言辞上如何激烈交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观点在探讨中深化理解。

一些批评意见,是不着边际、隔靴搔痒,还是切中要害,自然是见仁见智。大家也不妨各持己见,从容探讨。我自己认为赵本山的特点或者说贡献,就在于通过“二人转”、小品等通俗艺术形式,将自己对人性、日常生活的体察和了解,很好地传达了出来。这一点不能简单、轻率地否定。但那些认为他的作品存在“伪现实主义”、“通过放大人物的身体缺陷,博得的笑声缺少爱和悲悯的情怀”等批评意见,也有其可以参考的价值。通过讨论甚至是争论,增进理解,看清各自理念和艺术观的分歧,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我看来,这一事件并非八卦新闻,而是涉及文艺批评和讨论的意义。正常的讨论,应该包含批评和反批评两个方面。人都有批评权,但也有反批评权。批评了,并非就此一锤定音;被批评了,并非就不允许反驳。这个反驳,或者说反批评,可以是批评界的同行来做,也可以是被批评者自己来做。

虚心受教和反批评,并不矛盾。如果大家都能在批评与反批评中,互相受教,那么我们获得的参照将会更丰富,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入,批评的空气也就更活跃。

在“红包批评”、“人情批评”时时可见的今天,我们还真是期望这样面对面的、直率的讨论能再多一些。这对文艺批评工作也好,作家作品也罢,甚至是对公众思辨精神的培育,都不无裨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