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评:透析官场怪现状 官员原来不读书
2010年04月28日 16:28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又到“世界读书日”。

三年前的此日,写过一篇《愧对世界读书日》,就着中国孩子们的不读书(课本与教辅书除外)发了几句牢骚。现在想来,不读书的源头,似乎还不在基础教育的应试至上对阅读兴趣的扼杀,有句老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忍不住就朝着“上梁”的方向——官场瞟过去。

中国官员的不好读书,已成公开的秘密。去年人民论坛杂志在全国进行“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三成官员几乎不读书,另三成每周读书仅3-6小时。湖南一个地级市的相关调查,结果更令人沮丧:七成以上官员“不喜欢”、“只是有时想”或是“为工作所迫”才读书;每年读书不到三本的官员接近一半(那三本又会是什么书呢),一年读书超过10本的“优秀生”竟不到两成……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的很大部分官员非但难以归类到知识分子,甚至也算不上读书人。

担当管理重任的官员,竟有那么多不读书的人,这又意味着什么?

一切困惑都迎刃而解了。官场屡禁不绝的腐败甚至无耻,无耻到坐视“有背景”的人公然猥亵女子还要劝反抗的女子“别闹了”;各地毁掉有价值的老屋去造不伦不类的假古董一类焚琴煮鹤的事屡见不鲜;诸如“我拉屎要不要通知你啊,臭不臭要不要通知你啊”之类的官场雷人语录不绝于耳……诸多流行的官场怪现状,至少有了一个解释:官员原来不读书!没有经过书香濡染的官场,文化没有品味,道德失去底线,言谈缺乏教养,久而渐成鲍鱼之肆,也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了。

如果真的只是官员自己的沦落,也就罢了。可怕的是,官员的沦落也意味着一个地方发展的沦落,民风的颓丧,信任的崩塌。在中国,官员从来不仅仅意味着是一个职业,而是整个社会唯其马首是瞻的导向和标杆。相对缺少监督的权力,被涂上一层不可一世的光环,无形中增强了那些不读书的官员本来莫须有的底气。这种虚高的身份泡沫,给他们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壮了胆。

是的,不少地方官场的集体沦落,近年来此起彼伏,固然有体制的、环境的、现实的因素,但是,不读书至少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过去有此一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说,学而优则仕。而今难道颠倒过来,学而劣则仕?唯有读书低?

还真别说,某地曾经流传过一个“三娘教子”段子,母亲呵斥不爱读书不求上进的孩子:你看看你这么没出息,将来除了当官你还能干什么?

这样的笑话,让人笑不出来。如此大面积的官员不读书,还拥有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和特权,这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导向?我们怎么还能指望孩子们热爱读书?

当年,唐太宗美滋滋地发现,学而优则仕的科举让“天下英雄尽入彀中”,成就了气象万千、气度雍容的盛唐。而今,一个累世书香、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如果其价值取向演变成“读书不做官,做官不读书”,实在让人泄尽了气。读书人中固然也有败类,但从比例来说,读书人更多的还留存着固有的那份清高、耿介、强项,敢于坚持真理。如果这样的人,自觉或被迫绝足官场,实在不是民族之幸。

其实,已经有睿智的决策者发现了官员多非读书人之弊。比如广东规定,处级以上干部集中读书每年不少于5天,其他干部不少于3天。这固然聊胜于无,但是,像家长把顽劣少年强关在家中读书一样,也强将官员每年关上几天,逼着读书,让人仍有哭笑不得之感。

与其逼着官员读书,怎么就不能在选官用官时,多选点读书人呢?

说说容易,有道是惺惺相惜,不读书的官员选官会选出什么人来,用脚趾头去想也能想得出来。

所幸,这样的情形也在被有识之士努力终结之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就极其看重官员是否读书。他热情地称扬: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说的多么恰切。且问不读书的官员们,你们听进去了吗?

[文章不代表人民网文化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