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时代,书法能坚守多久(文化博客)
2010年04月28日 16:28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两天,书法界人士正热烈讨论在北京筹建免费的书法艺术主题公园。这真是件高兴的事儿。看来,制定于2004年的《中国书法发展纲要》,有了提速迹象。

去年9月,书法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在大家印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和濒危联系在一起。和昆曲、古琴相比,书法,怎么会濒危呢?

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不敢乐观。他说,从历史看,书法传承有序,稳定发展,在每个时代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在新媒体时代,书法的实用性越来越弱,曾经雄厚的基础正在萎缩,喜欢书法的人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有限,很多省市中小学的书法课都没有了。一种艺术,如果只有老年人喜爱,年轻人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一代不热爱、不关注,又怎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这让我想起我的姥爷。他是位略通文字的农民,却因为写着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被村民尊称为“先生”。我拥有我们家最高的学历,但毛笔字却怎么也拿不出手。以前,毛笔字几乎就是一个文化人的脸,如今不要说毛笔字,就是钢笔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也大有人在。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向海外人士发起调查,结果显示:书法超越了京剧,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的代表。这固然让中国书法界略感欣慰——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的书法作品在美国的美术馆巡回展览,影响极大,以至于欧美人误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现在总算不再“误读”。但也让人担心:“第一代表”在键盘时代还能“坚守”多久?

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很多人有一种文化“老祖母”的心态,不仅妨碍了对外的展示与交流,也遮蔽了向国际辐射的空间。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曾说,保护,不是捧在手里怕伤了,抱在怀里怕丢了。真正的保护,是立足于被保护对象的可持续发展,在使用中延续其生命力。中国书法在面对世界时,既要强调原创,也不排除继承;既不排除共性,更应启发个性,开启多元创造。既不要怕改变基因,也不能丢掉精髓。

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口,已经由几百万人发展到8000万人,如果能让这8000万人也会用毛笔,也能欣赏书法,那中国书法所代表的价值,在全世界该有多大的认同!

当然,畅想这个愿景时,不妨先让我们重握毛笔,铺开纸砚,亲近书法。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