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创新经典 警惕“反经典”和“伪经典”
2010年04月28日 16:28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观点

“反经典”、“伪经典”的文化,看似一副休闲做派或前卫的个人秀,实质是用西方现代文化和后现代艺术的低俗性和虚无性,来修改中国文化经典的内涵,并盼望成为这个无经典时代的“经典”

“一手拿枪,一手拿《圣经》”,这是对近现代西方侵略者、殖民者的形象写照。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世界通过军事战争、经济控制和文化渗透,占据了文化话语权的高位。他们制订的政治尺度和文化条约,其他国家只能被动遵守和执行。

要从媚洋的文化盲视中走出来,在我看来,关键是走近经典,创新经典。当代文化应该多元化,但是,多元不应没有文化主调。这个主调,就是中国文化经典。

“经典”在中国历来是一个“大词”,它具有的神圣性和标准性,使其拥有独特的话语权,一种使一切非经典力求超越自身而向上跃升的动力。然而近20年来,经典似乎也走下了“神坛”,变得不那么至高无上,甚至在商品大潮中还不断被消费化、炒作化。相反,倒是文化自我命名或经典通涨的观念盛行,文化经典的意识在消费的浮躁中和世俗的言路中,丧失着自己的品格和尺度。

这样一种“反经典”、“伪经典”的文化,看似一副休闲做派或前卫的个人秀,实质是用西方现代文化和后现代艺术的低俗性和虚无性,来修改中国文化经典的内涵,并盼望着能成为这个无经典时代的“经典”。这样一种倾向是值得警惕的。

走近什么,同时意味着远离什么和走出什么。我所说的走近经典,就是要从一个世纪的文化虚无主义中走出来,走近中国文化经典,从大量古今优秀经典作品中吸取养分, 再结出自己的新果来, 按照这样的文化理念创作出的作品, 才可能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并能揭示出当代文化精神的症候。

必须承认,在力图媚洋的文化虚无主义中,走近中国文化经典,实现“再中国化”的路程是艰难的。要实现这一点,核心是在创造经典中,寻找到一种国际性的审美共识。要从本土主义文化出发,提出世界主义的文化观。就是说,文化不仅仅是东方化的审美需要,也是整个人类的审美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中国文化输出、中国文化影响他国。

一个能够广泛影响世界的大国,一定是一个思想家辈出、经典不断,在参与世界知识体系建构的知识生产中不断推陈出新的国度。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不能成为拼凑他国思想文化的百衲衣,而是以中国经验、中国元素,构建社会生活理念和生命价值观,成就自己文化形象的高度和宽度,从而在文化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人民网记者 吕绍刚整理)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