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姬林忆莲的25年:积攒了都市伤情的人生明信片
2010年04月28日 15:49 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又见歌姬林忆莲 打开25年的情感明信片

25年间,林忆莲以歌揭示都市爱恋的各种灰暗地带,定格浪漫爱情故事下一道道并不完美的伤痕;25年后,林忆莲把唱歌变成了歌唱,也帮我们积攒了一套浓淡不等、主题为都市伤情的人生明信片

文/邱大立

4到5月间,华语乐坛一位位久经沙场的实力唱将鱼贯而出,接连开唱:庾澄庆、陈升、伍佰、张信哲、潘美辰、齐豫、潘越云、于台烟、曾淑勤、黄小琥、万芳、南方二重唱、王海玲……在2010春夏之交,这些80年代出道的歌手和今天活跃的80后大军正在进行一场货真价实的猛烈对撼。

而最终胜出的,绝对是那一首首深入人心的歌。4月17日,林忆莲“一0忆莲”北京演唱会在首体举行。当晚,现场1万8千个座位的座无虚席证明了她的弥久影响力,这位曾牢牢统领华语乐坛3个时代的天后再次使出浑身解数,优雅地游弋在自己的经典、别人的大热和电影的主题曲作品中,演绎了一出华语音乐全盛时代二十余载时光奏鸣曲。

她唱自己的成名曲《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她也唱本不属于她的《滚滚红尘》;她唱非主打歌《春雨》,也唱当红新人卢广仲的《我爱你》。令人欣慰的是,不管她唱什么歌,都丝毫不显得刻意,她以一种从容的心情梳理往事中的自己,也以一脸欣喜的表情诠释今天爱的进行时。她将一切都碾磨得那么自然光滑。

演唱会尾声,全场合唱一首《生日快乐》,为林忆莲9天后即将到来的44岁生日提前祝贺。44岁,林忆莲真正唱到了一个歌姬的时代。而她即将纵贯2010的巡回演唱会的一个主题是“单身女子的时代曲”。

单身女子,这是一个有点敏感的人群定位,但也已经是今天社会结构的一个强势组成部分。单身女子的爱如何期待?情怎样出行?林忆莲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展示了这一群落的情感轨迹。她于1985年4月发表第一张同名专辑,“一0忆莲”也是为了纪念林忆莲踏入乐坛25周年的一场特别主题策划音乐会。1985年,她19岁,2010年,林忆莲是一位独自抚养12岁女儿的单身母亲。25年间,她又超越了多少前辈,似乎找不到第二个可比肩例子。

她的歌,从来没有刻意地实验过,总是非常平静而温柔地观察着大众的神态,揣摩着都市男女动摇的心事。在一股无法解释的执著中,一个歌手对歌的爱,并没有成为往事,反而变成了一种呼吸。25年,林忆莲把唱歌变成了歌唱,也帮我们积攒了一套浓淡不等、主题为都市伤情的人生明信片。

揭示都市人心灵情感变迁

林忆莲至今已出版了112张各种类型的唱片,语言横跨国粤英日,2000年被香港《大公报》评选为香港20年来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歌手。她是一位从一开始就不希望自己演唱的歌都是复制的唱片工业流水线的罐头,所以即使在本地创作力并不稳定的80年代中期,也努力让自己每一张唱片走概念专辑的路线,而每一个主题都紧紧追随现代人的心灵情感变迁。

1985年的《爱情 I Don’t Know》特写未成年人面对爱情时内心的摇摆,却还要强装镇静;1986年的《放纵》,探讨现代人如何把精神的空虚麻木转化为肉体的梦游与放纵;1987年的《忆莲》,继续追踪现代心灵的迷乱疲倦和激情的枯竭;1987年的另一张《灰色》,让林忆莲晋升香港一线女歌手行列,作品跳转为分析人徘徊于爱情与背叛时,却仍惦记爱的汹涌;到了1988年的《Ready》,林忆莲开始向梅艳芳“挑战”,第一次为香港流行音乐融入爵士和R&B元素,主题探讨力度继续深化——当人的感觉简化为自觉,想象抽搐为抽象,所谓浪漫和快乐的空间也就剩下了醉生梦死;1988年底,林忆莲从新力音乐跳槽到盛产新音乐的华纳唱片,发表的《都市触觉I》是林忆莲歌唱生涯里著名的三部曲之一,这时候,她的新表达主题继续深入到流行音乐表达主题的一个裂缝——偷情。她毫无争议地成为香港探讨现代人欲望话题最大胆的女歌手。在这条路上,后来又闪出了另一匹黑马,刘美君。

时至1989年10月,再下一城的《都市触觉2-逃离钢筋森林》让全香港对林忆莲彻底刮目相看。这张专辑的发表正赶上香港80年代末移民潮高峰。彼时的香港人,对香港的未来没有什么信心(香港创作歌手夏韶声1988年亦发表过一张透视港人复杂心态的专辑《说不出的未来》),人人都强烈感受着都市高速竞争下巨大的压力。在从沸点到冰点亡命天涯般的冷酷驱赶中,人们只剩下了冲动,而遗弃了感动。在现已过世的林振强填词的歌曲《逃离钢筋森林》里,林忆莲感性地唱道,“人亡命去竞争,输赢都失去灵魂。当心里满是尘,当都市霓虹空缤纷,将一个你 将一个我都幽禁。”这时候,林忆莲终于站在了香港女歌手的顶峰——她当时的声名已经超越了比她大4岁的大姐大梅艳芳。

1990年夏天发表的《都市触觉3-Faces & Places》是都市触觉系列的完结篇,也被誉为最完美的一个乐章。它诠释的主题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心情。一个人走过的地方越多,相遇的人越多,内心却越孤单。为何经历的事越多,记住的却越少?当热情越来越倾斜时,那最后一层动人的是什么?《埃及玫瑰》书写物欲横流的都市风情,《夜生活》质疑现代人酷爱深宵四处寻找刺激与新鲜,却不感悟真正温暖的星光和生命的光辉原是在家中。《匆匆》唱出的困惑是,人人都忙得没有空,可个个内心满是破孔;不需要沟通,只需要放松。每个人都不会因被机器操纵而心痛,生命是曲是折,是发是泄,是起是跌,是苦是涩,是挫是折,是爱是切,已没有人再在乎。这张专辑的前言写道,“这是一个不是完结的完结篇,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去体会。

她不疗伤只揭开伤痕

我们的内心是如何变轨的?我们的情感是如何越轨的?我们的爱恋是如何分轨的?我们的幸福是如何脱轨的?我们的理想是如何卧轨的?在20年前,一个叫林忆莲的香港女歌手在以歌作答。

90年代开始,偶像之风刮遍华语乐坛,包括香港。原本最重视独特音乐创作的华纳唱片也没能免俗,他们决定把叶倩文捧为华纳的新一姐。被冷落一边的林忆莲踏出了她歌唱生涯最具决定性的一步——去台湾发展。

1990年的圣诞,林忆莲第一张国语专辑《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在飞碟发表,专辑在亚洲卖出了200万张。在上世纪90年代,林忆莲和杜德伟并肩成为在台湾发展最耀眼的香港男女歌手。九十年代初,香港明星争先恐后推出国语专辑,连三级片影星叶玉卿、叶子楣也不甘示弱。而此时林忆莲在作品主题上批判色彩已大大减弱,如果她在80年代粤语黄金时代作品的光泽是冷艳的,那在90年代她的国语作品已转向了温暖。不过依然保持了一种歌唱的惯性,就是定格浪漫爱情故事下一道道并不完美的伤痕,并告诉你要学会自我疗伤。

林忆莲在90年代国粤语双栖发展。1991年12月发表的概念专辑《野花》在2000年被香港《大公报》评为20年来香港最佳大碟第一名。1993年,林忆莲从飞碟唱片跳槽至滚石,揭开了她的国语全盛时代。在李宗盛等金牌制作人的援助下,她的国语作品继续深入挖掘都市爱恋的各种灰暗地带。林忆莲在这条路线上跋涉的路途远远超越了台湾本土最知名的女歌手:《我只是个不擅等待的情人》《危险关系》《不必在乎我是谁》《伤痕》《夜太黑》《铿锵玫瑰》(林忆莲自己作曲)。踏入21世纪后,滚石唱片的声势已大不如前,林忆莲转签维京唱片,作品依然延续都市情感症结的解析,《没有人抽烟》《重遇》《默读伤悲》《词不达意》……而在北京演唱会上,林忆莲已经唱了她的新歌。

或许,属于她的音乐的第4个时代已经打开。林忆莲,这位华语乐坛的都市情感代言人还会怎么来表达新世纪的现代人的情感伤痕?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