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年前“书法化石”亮相 黄庭坚曾刻下四行诗(图)
黄庭坚是最早的“化石爱好者” 北宋时期就会加工化石
这块“中华震旦角石”并不算大,但由于刻有黄庭坚的诗文,它应该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人类所收藏的化石标本。“黄庭坚也许就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化石爱好者’。”冯伟民馆长笑着说,但这位“化石爱好者”并没有太多的古生物知识,“从他的诗文可以看出,他对里面的‘石笋’和石块的年代都有很大的疑问。”
虽然经过了900年的沧桑变化,但这块化石仍然保存完整,而且表面非常光滑平整。“这更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在北宋时期对化石的认识已经比较普遍,不但已有收藏化石的记录,而且已经开始将化石制作成工艺品流传于世。”冯伟民说。时至今日,“中华震旦角石”除了做科研用途外,常作为贵重礼品馈赠亲朋,寓意消灾驱邪和事业、生意兴旺发达。因此,它是集观赏、收藏和古生物研究为一体的珍品。
还有一百多块“菊石”展出
菊石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南京菊石多见于汤山
除了这块“稀世珍品”化石外,“精品展”现场还展有一百多块各种菊石。菊石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常见的菊石的壳体以胎壳为中心在一个平面内旋卷,但是在展览现场你会发现,这里的菊石挑战你的想象。
从“个头”上看,现场的菊石“跨度”很大。“我们现场最大的菊石直径可以达到35公分,来自德国。”说着,冯伟民馆长带记者来到两个放大镜旁边告诉记者,现场“个头”最小的,要算这种同样来自德国的“奥帕尔菊石”,它的直径只有一公分。菊石通常都是灰色的“皮肤”,但现场也有一种名为“后刺蹄菊石”,它的“皮肤”却呈现出金属的颜色。专家告诉记者,之所以会有金属色,是因为黄铁矿化了。黄铁矿化的原因比较复杂,化石表面不同大小形态的黄铁矿可能指示了不同的沉积成岩环境,有些可能会有微生物作用参与。
现场记者还找到了一种“南京产”的菊石。它的名字叫做“副腹菊石”,出现在早二叠纪,也就是距今约3亿年。它们的“个头”普遍都比较小,密集地分布在石头里。“这种菊石多见于南京汤山地区,如此密集的分布可能说明当时的环境比较适合菊石的生活。”专家说。
神奇而又顽强的“头足类”
挺过数次大灭绝,“称霸”海洋,有三个心脏,血液为蓝色
其实,菊石、震旦角石等,都是“头足类”。在古生物历史上,“头足类”可以算上是明星了。它是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体型最大的、最凶猛的肉食性无脊椎动物。从4.68亿年前出现,经历了地球数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后,一直延续至今。现代的乌贼、章鱼等都是它们的“后代”。
头足类在中生代时期最为丰富,“它的‘名气’和同一时期的恐龙一样大,是地球海洋中绝对的‘霸主’。”冯伟民说。头足类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它的神经系统发达。具有高度发达的知觉和较大的脑,视觉敏锐。它另一个让人感到惊奇的地方是它有三个心脏。它们的血液也很特别,静脉血是淡蓝色,而充满氧气时,则变成深蓝色。
■延伸阅读
黄庭坚与苏轼等人并称“宋代四大家”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1
2
|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