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隆重开幕

2013年03月17日 10:54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徐鹏远

画家杨佴旻在活动现场发言

著名诗人杨炼到场祝贺

一派日暖风轻的明媚春光中,“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北京站”开幕式于3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在中国美术馆正门方厅隆重举行。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邵大箴,中国新闻出版署原署长于友先,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著名诗人、国际笔会理事、德国高级科学院超前研究中心学者杨练,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周广莲,中华文化促进会金坚范副会长,著名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黎明等数十位京城文化艺术界名流及艺术家本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家新闻媒体济济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个精彩而不失温馨的历史性时刻。

“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自去年十月开始已在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成功举办了两站,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并成为了当地文化艺术界的一件盛事。由金秋的中原回到刚刚挥别寒冬的首都,杨佴旻的新水墨画作品也像一缕春风,为京城美术界及热爱艺术的广大观众送上了一番令人耳目一新的清爽暖意。

二十世纪以降,一些有志于艺术革新的先驱者一直在思考以文人画为主体的中国画的未来发展方向,期待用新的工具、材料以及新的造型另辟新径。

杨佴旻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自幼受民间艺术熏陶,很早就喜爱中国画,从临仿《芥子园画谱》到研习古代绘画经典以及现代名家作品。在上下求索和四处寻找中,他希望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达他面对现实的感受。他在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领悟到这样一个真理:各种艺术的独特价值应该精心爱护和保存但不要固步自封,继承与革新的方针应该并举,要推动有传统程式的艺术发生变革、促使其产生新的品种和散发出新的光彩。

杨佴旻的创作堪称成功继承了林风眠、吴冠中探索之路的一种新型写意水墨画,采取的是一种以我为主的广取博收、为我所用的态度。他深知,借鉴和运用外来色彩技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在“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的情景与生活”的同时、保持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的写意精神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对传统笔墨即对勾、勒、染法的自由运用,也是他不同于林风眠、吴冠中彩墨画的地方——林、吴的作品整体上有中国文化精神,造型也颇有气度,但线和造型手段采用西法较多。同时,拥有非常好的色彩修养的杨佴旻更侧重于用调和色、少用鲜明的对比色,使作品色调温文尔雅,极具东方艺术神韵。

杨佴旻的探索之路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创作于1992年的《白菊花》是他早期新体绘画的代表作:在宣纸上兼用没骨渲染和勾勒,创造出由一片灰色笼罩的画面并衬映出白菊精干的枝叶,画面和谐、动人。这一成功的作品使他受到莫大的鼓舞,坚定了他在宣纸上继续探索的决心。二十年来,他沉浸在探索的无穷乐趣之中,创造了大量笔墨与色彩相结合、兼有艳丽与古雅之美的写意国画,成为这一领域内出类拔萃的艺术家。

艺术的创新和一切事物的革新一样,都是在普通、平凡,不以为人们觉察的地方开始的。杨佴旻说:“我知道我的实践是一种极常见的画面样式,一些处处皆是的画面色彩,我的发现一点也不新鲜。”但他是在宣纸上、是在保持笔墨写意特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色彩,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真正革新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且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杨佴旻在艺术上的成功,会对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有启发性的意义——这也是其创新绘画巨大的文化价值所在。

“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北京站”将持续至3月31日,之后还将于江苏南京、辽宁大连举办两站。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水墨画 他的史诗 巡回展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