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乡愁”会“云彩” 余光中北大谈诗引发全场朗诵

2012年04月21日 0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马海燕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40年前,台湾诗人余光中一首《乡愁》写出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心声。

“天上一抱云彩/信步舒卷/你剪我裁/相际洒人间/你落西湖三潭/我去日月双潭。”40年后,大陆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的一首《云彩》再次得到两岸共鸣。

20日,一场名为“‘乡愁’会‘云彩’”的对话在北京大学举行。隔着一湾海峡,跨越40年,余光中、朱炳仁与著名文艺评论家谢冕,三位加起来232岁的大师对话引人关注。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均致电、题词。

“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我离开大陆已经快40年,不知道哪年才能回来,所以接连写了好几首关于乡愁的诗。”余光中回忆起当年写作时的情形依然感慨万千,“没想到引起很多共鸣,进入南洋多国的教科书,王洛宾也为它谱过曲,还有人谱了苏州评弹。《乡愁四韵》还被罗大佑写成了流行歌曲。”

与余光中相交多年的谢冕说,余诗写出了“20世纪一个民族一个流血的伤口”。诗的感伤也是80岁谢冕的亲身经历,“我的父母始终没有见到我二哥,余先生把骨肉离伤、盼望团圆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其打动所有华人的原因。”

这种家国情怀的感伤被小他16岁的朱炳仁用到铸铜工艺中。2011年,身兼工艺大师与诗人双重身份的朱炳仁以杭州灵隐寺赠送给中台禅寺纯铜“同源桥”为内容写就《云彩》。余光中欣然批注:“两岸交流日,乡愁自解时;海峡有隔阻,不阻云彩飞。”由此成就二人“以诗会友”佳话。

1992年,余光中第一次回到大陆,“不能再写乡愁了,因为以后多次还乡,再说乡愁就是无病呻吟了。”余光中说,最近20年,自己写了许多“还乡诗”,重登中山陵、登长城、访故宫、游漓江……都成为诗人的最新题材。

20年前,余光中到访北大,人山人海,人人会背《乡愁》。20年后,当84岁的余光中再次朗诵时,又一次引发“90后”学生全场齐诵。这让这位北大“驻校诗人”颇为欣慰。正如余光中所言,“50年的政治阻隔不了5000年的文化”。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乡愁 云彩 余光中 北大 朗诵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