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绵山论坛许嘉璐总结发言:道德复兴要从孝做起

2012年04月03日 14:58
来源:凤凰网 作者:周东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第五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于4月1日在山西介休绵山开幕,并围绕“孝慈文化与道德复兴”的主题进行绵山对话。对话特邀第九、第十届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作为特别嘉宾主持,并做总结发言。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这样一场,目前为止全国文化和民俗界,对全国人民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慈孝,进行的最高规格对话。

我们要对弘扬孝慈有信心。现在负面的东西很多,我每天都会关注网上的这些信息,虽然某些媒体为了增加点击,吸引眼球,有放大的倾向,可是,这些负面的东西的确客观存在,令人痛心的存在。想多了,可能容易让人丧失信心,所以,我想说,我们还要有信心。

第一,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点--孝,不是神启的,是中华民族在长达万年的历史中,调整人和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经验提炼的结晶。我不想空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了口头禅就不会令人深思,而孝的确深深根植于百姓中,根植于城市和农村之中,不是那么容易摧毁的。因为我注意到,负面新闻之后,网友的跟帖几乎都是谴责的,这就是人心。

第二,中国大陆,再扩大到台湾,遇到社会难题不过几十年,但是,海峡两岸同时觉醒。我注意到,台湾学者乃至马英九先生,对中华文化的提倡,对社会的忧心。西方今天的伦理,基本确立于16到17世纪,经过两个世纪的探讨才成型,现在已经三百年,他们三百年才觉醒,而我们三四十年就已经觉醒,这正是中国人的智慧,是生命力的体现。

第三,文化只是一个执政党或政府从事多个方面工作的一个点,可党中央十年前就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党建国的三根支柱之一。在几十个方面的工作中,突出文化,中华宝鼎的三腿之一,这就是对文化重要性的重视。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作为研究的课题,全党研究,确定要大力建设新时代的新文化,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全世界的执政党有一千多个,我还没有看到哪一个执政党把民族文化问题作为全党研究的中心,指出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指出长远的目标和眼前要做的事情。

有这三个方面,何愁中华文化不再复兴呢?

那么,又如何将孝慈变成全民的意识?

第一,道德的复兴要从孝做起,孝是中华伦理的出发点和最初的种子。所谓孝,所谓悌,所谓友,所谓忠,不过是一种心用在不同对象不同阶段的名词而已。对国家尽孝就是忠,对朋友尽孝就是友,对兄弟姐妹尽孝就是悌。母亲的奶在过去的人看来,就是母亲的血,人是喝母亲的血长大的。这样的人你都不爱,还能再谈什么。有此之爱,再推己及人,于是就可以放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由对母亲的爱到对家庭,再到对社会,对国家,甚至超越国界,都是一种大爱,大爱无疆。

孝是人人最能接受的。我注意到一些纪实的片子,在狱中服刑的犯人,当记者采访时,多数是痛哭流涕,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对不起自己的妈妈,这种人就是良心未泯。

这就体现了文化的一个规律,什么是文化?文化无法下定义,世界级学者下的定义有200多种,说明它复杂,有多个视角,同时,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在百姓家庭里,在每个人的心中,怎么让它进行心中,进入家庭,怎么让他进入日常生活,包括上街买个雪糕。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一个人的道理,这才叫文化,而孝是最适宜的。

第二,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要自觉的,有意识的,有规划的,有力度的去体现,缺一不可。

要从小培养,同时,不能抛弃已经背离伦理道德的人,浪子回头金不换,何况有些人没有到浪子的阶段,对他们的教育恐怕是今天一个重要的课题。教育使人从感性,到一定年龄后上升到理性。人真正懂得孝,从感性和理性认识孝,是成年以后。幼小时候对母亲的依赖和爱是自发的,感性的,是容易被金钱冲掉的,上升到理性才牢固。

“生儿方知父母恩”,呱呱落地,幼小的生命非常脆弱,父母亲怎么呵护他,长大后根本不记得。当他成年,等自己有孩子,自己对孩子的呵护,不计代价,不辞辛劳,甚至献出生命,这才会体会到父母当年是如何对待自己。可此时可能父母不在了,后悔了,怎么办?就把自己的孝心放到别人家老人的身上,甚至是不相干的人身上,这就是对国家。

父母对儿子的慈和儿子对父母的孝是不等值的,永远不等值,无论如何报答父母之恩。所以才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式这种报答,让你敬,让你畏。做好了人,教育好子女,做好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就是报父母之恩,报父母之孝。

第三,中国人学习东西,不是神启,不是通过理性思考,常常是通过仿效做人,因此在社会上如何塑造楷模,让大家向他学习很重要。

这种楷模可以是个人,就像我们的劳动模范、战斗英雄、见义勇为的人、孝子,但还不止个体,还应提倡让特定人群成为楷模,比如一个家庭。

宗教是楷模,第一要去商业化,第二要守戒律,而且的确应该普度众生,要有传教士的精神,没有私利,出于信仰,得到的是心灵的回报而非物质;而学者从要知性合一,不能表面说的很好,却为升不升教授打起来或者抄袭,为人师表。

还有一个地区楷模的问题,我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介休清明文化节连办三年,主题全是慈孝文化。三年打下三个桩,打造山西省乃至全国的慈孝之都,也就是地区规模的全国楷模。如此,介休可能成为全世界著名的城市,我期盼着,我祝福着!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总结发言 绵山 道德复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