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洹美术馆版《塞魅丽》十分惹人注目,他在展厅内搭建了一座明代祠堂,再摆放些生活用品,墙上则贴满歌剧影像。
本报上海讯 (特派记者 李健亚)意图以巡回排演新模式打破百年双年展制度的上海双年展,终于在昨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启。包括刘小东、王小帅、张洹、邱志杰在内的47位艺术家以上海美术馆为舞台,让不同的媒介和形式在“剧场”中登台表演,不过这种新模式也遭到观众过度阐释的质疑。据悉,本届双年展将于明年1月23日结束。
“巡回排演”突破传统
百年双年展日益趋同化和节日化。为此,有着14年历史的上海双年展在本届双年展中提出用流动性“巡回排演”的新模式来挑战固定的展览模式,并将本届主题定为“巡回排演”。
这种新模式也让此届双年展跳出美术馆这一空间。47位(组)艺术家在巡回排演基础上构成了双年展的核心内容。为此,与往届着重强调上海“快城快客”属性不同的是,本届双年展突出现场感及过程性,绘画、影像、装置、网络等不同媒介和形式在剧场中登台表演。
张洹搬出歌剧《塞魅丽》
一走进美术馆便可见王迈的装置《气象鹿台》,这一犹如游乐场中的旋转木马的装置带观众进入了一个游乐舞台。此后,不同艺术家在美术馆内导演了一出出剧。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烟灰画、行为艺术等见长的张洹将自己跨界指导的歌剧《塞魅丽》制作成美术馆版本。张洹在一楼展厅内搭建了一座明代祠堂,祠堂内摆放的都是原主人的生活用品,中间大屏幕上则播放着有关老宅的纪录片,旁边两侧墙上则贴满了歌剧《塞魅丽》的影像。它们同时讲述着浙江衢州一座明代祠堂拆迁的故事。
张洹说,这一装置都是老物件的原样呈现,“我要把艺术想法尽量去掉,呈现出它生活本来该有的。”
策展人称主题贴近大众
本届双年展在强调“巡回排演”大气场的同时呈现出的都是一些大制作、大手笔的作品,现场、情境性更为突出。然而,也正因此,观众质疑本届双年展被过度阐释,认为“巡回排演”的概念过于晦涩,此次出现在上海美术馆的许多展品都需要过度阐释才能与主题牵连。
对此,策展人高士明回应,一直以来当代艺术被质疑脱离大众,需要文本解读,但本届双年展所打破的恰恰就是文本、解读和阐释制度,这次大部分的艺术活动和作品都是向社会打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李健亚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