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版昆剧《牡丹亭》首度公演 杜丽娘迤逦而来
2010年06月07日 09:45 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园林版昆剧《牡丹亭》前晚在朱家角首度公演

绿柳娇嫩,倚池畔随风曳展,心忧岁月变迁,一朝美艳化烟,叹春光易逝愁深牵……

一叶小舟载着吹箫女子依水而行,和一旁水榭的古琴隔空“对话”。风声水声、虫鸣蛙叫配合竹林萧萧,成为了这曲“琴箫吟”的自然交响……前天晚上,古镇朱家角的明代园林课植园中,由谭盾、张军跨界合作的实景园林版昆剧《牡丹亭》在这样的场景中正式开演,这也是这部作品首次完整亮相。当晚的演出吸引了众多圈内外的文艺人士。第一次在园林夜色中观赏昆剧,让所有的观众倍感新奇。而整台演出虽然尚不够成熟,但全新的听觉感受和观剧体验,也让这版《牡丹亭》独具价值。

早报记者 潘妤

杜丽娘时而从水面迤逦而来,时而在桥边飘然而过。

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环境

园林版《牡丹亭》最大的特点在于演出环境的变化。由于在真实的园林中演出,演出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环境。演出的开场定在了当晚6点15分左右,张军介绍说,开演的时间是他们反复测算后决定的。因为这一时间正是日落前夕,天色还亮,演出的前半段《游园惊梦》以及《寻梦》正好可以借着自然光演出,观众置身于竹林幽深曲水流觞的园林,可以感受剧中春光烂漫的少女春梦。而演至下半场的《离魂冥判》和《幽媾回生》时,天色渐暗,萧丽河设计的灯光正好给这几出“鬼戏”营造出特有的效果。而这些,都是和传统剧场演出时的感受完全不同。

不过遗憾的是,首演当天演出推迟了半个多小时。上半场的演出也只能在灯光下演出,没有了排练时自然光和舞台光形成的层次变化,感受也变得迥异。不过,下半场的演出依然保持了自然景观带来的特有感觉。灯光打在园林中,营造了一种特有的意境,和昆曲的悠悠吟唱相得益彰。

由于在园林中演出,演员们的表演空间也因此大为不同。杜丽娘时而从水面迤逦而来,时而在桥边飘然而过。而柳梦梅也或在柳树下亮相,或从竹林中现身。“离魂冥判”时,小鬼们隔桥渐行渐近,黑白无常乍从水边出现,都十分有效果。整个演出的表演区十分之多,而最集中的则是正对着观众席的水亭。演员隔着一池水表演,隔水送音,影在水中,感受十分特别。

整台演出在追求自然感受的同时,也极力恢复古朴的明代家班和士大夫情怀。开场前,课植园的小径旁都架起了古朴的竹灯笼。观众区则设置在和水亭相对的一大片廊区,摆放了近百张木凳。开场和谢幕时,载着琴箫的小舟划过。演出中,一叶扁舟横在桥旁,字幕就是打在其上,很是古朴雅致。

创造一种听觉体验

谭盾在剧中努力创造着属于他的听觉体验。而这版《牡丹亭》所有的声音元素也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演员们完全不用麦克风扩音,用最自然的人声在园林中演唱,而乐队也同样不用扩音设备在表演区后面的长廊演奏。偌大的园林,声音却传得十分真切,并且别有一种悠远意味。

剧中有很多创新的段落,尤其是“寻梦”一段,不再是传统的杜丽娘的独个表演,而是配合一段有着鼓点节奏的配乐,将杜丽娘伤春寻梦的情愫进行了 “蒙太奇”。而演至最后的“回生”,一段充满现代感的鼓点音乐中,一支合唱队幽幽地吟唱着“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虽然完全不属于昆曲的传统音乐 ,但将全剧的情感和全场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谭盾介绍说,剧中的这些主题音乐,用了陶鼓等配器,而合唱则借鉴了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很多元素。“巴洛克和我们明代是对接的时代,这种交融和对话特别有意思。”他同时表示,剧中表现“人界”的段落是完全用原汁原味的昆曲来表现的,而“灵界”则融入了各种音乐元素,表现特有的诡异情致。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潘妤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