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序厅是一幅高8.8米、长20多米的弧形巨幅广东地图,它由上百个小图片拼接而成,汇集了陈白沙的故居、南海神庙等广东特色图片。
“广东历史文化展”重现广东民俗文化。
从广东各大名山实地“翻模”出来的山石草木,把观众们带入岭南风貌的山石河流。
省博新馆5月18日开放 本报独家探秘展览现场
○○“南海I号”首批出水瓷器首度亮相。
○○自然资源展厅将建巨幕3D影院,如同置身阿凡达奇境。
○○“镇馆之宝”、宋代《墨龙图》一现真容。
○○市民可以漫步“岭南百草园”尝百草、识妙药。
它被誉为“月光宝盒”。5月18日,投资9亿元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即将迎来它“芝麻开门”的日子。
沿珠江而望,西侧的广州歌剧院宛若黑白两色磐石,东侧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则如同一个通体透亮、古朴含蓄的宝盒。
省博新馆从立项到建成,用了整整6年时间。作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建筑,它经历了两层“脱胎换骨”:在建筑设计上,与世界级博物馆的建筑理念接轨,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悬吊式桁架结构,展厅悬挂于半空中,117米长的展厅内没有一根柱子;在展厅设计上,推翻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博物馆的陈旧理念,除了单线条的文物展,众多栩栩如生的模拟场景还展示出一幅岭南历史风俗文化的立体图卷。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得以独家进入省博新馆“探秘”,首次打开这个神秘的宝盒。
步入大堂,玻璃地板内散落的古代碎陶片,将观众带入历史的氛围。整个大堂近半个足球场般宽敞,银白色铝板吊幕从天而降,在天井撒下的光斑里,影影绰绰,观众从此转入历史层层帷幕之中……
1
雅·历史展厅
时光交错,一幅岭南历史图卷
乘电梯直升四楼,新馆的主体展览———“广东历史文化展”从此处展开。
展览再现了一个个凝固于岭南历史的片段,声情并茂,像讲故事一般将历史娓娓道来。
进入展览序厅,一幅高8.8米、长20多米的弧形巨幅广东地图映入眼帘,仔细一看,它由上百个小图片拼接而成,汇集了陈白沙的故居、南海神庙等广东特色图片。
“广东的历史文化景点全镶嵌在这幅地图里了。”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副研究员刘春喜说。
步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文物是马坝人的头盖骨,旧石器到新石器时期广东先民在岭南鸿蒙初辟的生活由此打开。
接着,一幅长9米、宽5米的南越王巨幅油画映入眼帘,画面中赵佗平定岭南、挥戈治越。
移步便望见“梅关”,展厅几乎1:1复制了这一城关,门楼上“岭南第一关”几个大字雄健挺拔。
“珠玑古巷”里,被历史学家称为“岭南第一人”的张九龄的墓志铭、岭南先民颇具中原色彩的随葬品、青铜器、铁器等文物展示于此。
从“梅关”处望进去,一幅雅致精美的广东三大民系生活画卷,铺陈开来。
广府茶楼、花街
食文化从远古蚝壳讲起
小桥流水、巨榕掩映,岭南水乡风景如画,展厅内复建了一个广府茶楼,内置两组雕塑———喝早茶、粤式婚宴。
桌上的粤式美食是重点。从广州酒家征集来的传统粤菜复制模型,烧鹅、叉烧包,仿佛热气蒸腾。
刘春喜告诉记者,展览对广东饮食文化追根溯源,别出心裁地展出了新石器时代出土的蚝壳、古代的酿酒器等,原来广东人爱吃、会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
芭蕉、青砖、满洲窗———穿过茶楼,是西关大屋的一角。屏风、矮凳、八仙桌,省博馆藏的一套清代广式家具摆放正中,屋内摆放广州人过年时必摆的水仙、桃花,又是岭南年俗的缩影。
西关大屋外的青砖墙上,投影放映着广州花市的今昔对比,从花田、花渡头到花市,接连放映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照片,一直到2010年广州花市的照片,岁岁年年花相似。
西关大屋的一侧,一个20多米宽的巨幕播放着广东赛龙舟的场面。这一幕由5台投影机同时投影,鼓声震天,龙舟竞渡的场景如在眼前。巨幕投影前,长40.43米的猎德“花龙”龙舟和棠下村“黑龙”———两件新馆内最长的文物一前一后,似在竞渡。
潮州商铺、小姐房
满柜的潮绣、潮州瓷器
接着,步入一间潮州商铺的复制景观,一组模拟的雕塑里,店主与客人边饮功夫茶,边打着算盘谈生意。“潮汕人的精明和功夫茶文化的精致生活都浓缩其中了。”省博副研究员蔡奕芝说。
再往里走,是一间小姐房,雕塑了一个潮州姑娘闺房绣花的场面,一屋子的潮州老家具是省博物馆多方收藏而来的,清代的梳妆台、衣柜一应俱全,衣柜里更有清代、民国的潮绣珍品。潮州陶瓷等颇有影响的“潮味”工艺品,错落摆放于屋内,潮汕民居的精致生活停顿于此刻。
客家围屋、犁耙
宋湘、黄遵宪等人的手札
“展览主要展示客家文化的耕读传统。”刘春喜将记者带入客家围屋的一角,犁耙、锄头、尿桶、鸡公车、葵笠等省博物馆多方征集来的客家农具在此陈列,颇为特别的是一套古代的客家酿酒器,据说它可以酿出醇香的客家米酒。
“檐下学堂”的模拟场景里,模拟了客家孩子读书的场面,学堂内有展柜,展示了客籍名人的文物、书法作品,包括“清代第一才子”宋湘以及黄遵宪等人的手札、书法实物。
广东海洋文明
“南海I号”首批瓷器固定展出
三大民系的展览尾声,是1:1复制的南海神庙牌坊、巨大的古代远洋船舱进入视线,告知观众进入到“扬帆世界”的部分。
“客家人走出围屋、走向世界。”由此,广东历史文化的另一条线索———海洋文明史徐徐展开。
步入偌大的仿古船舱展柜,南宋沉船“南海I号”首批出水的宋代瓷器在此揭开面纱。“1987年第一次发现‘南海I号’时,曾打捞出一批珍贵瓷器,还有鎏金腰带,被省博物馆收藏,现在是头一次向公众固定展示。”刘春喜告诉记者,自古发达的海洋文明,是广东区别于北方历史文明的最特别之处。这个船型展厅,按古代远洋船的载货规律,“重现”了明清时期的广东出口货物明清外销瓷、丝绸和茶叶等,部分文物是早年从北京故宫划拨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刘力勤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