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雕塑家办水彩画展
2010年03月05日 08:58 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潘鹤《北京市集》

蔡文星《港湾》

从左至右:钱海源、潘鹤、蔡文星

钱海源《敦煌秋色》

“别有风情——潘鹤、钱海源、蔡文星师生水彩画展”艺博院开幕

三个雕塑家,不办雕塑展却办水彩画展——今天,“别有风情——潘鹤、钱海源、蔡文星师生水彩画展”在麓湖畔的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雕塑大师、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已届八十有五高龄的潘鹤先生,在这次展览上别出心裁地拿出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不过它们不是雕塑,而是一批画于上个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水彩写生。

本专题文:卜松竹

图:艺博院提供

潘鹤:雕塑表现厚重历史,水彩画记录生活感悟

作为我国成就卓著的雕塑艺术家,潘鹤的雕塑创作被视为中国现当代历史进程的珍贵纪录,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内涵。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在水彩画领域也有着不俗的成就。潘鹤的这批水彩画作品,许多幅的尺寸甚至都不到A4大小,但却一点也不妨碍艺术家在方寸之间游刃有余的创造力。著名水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先生看过这批小习作后,评价道:“画面充满张力,有大的气势,大的意境,甚至有大的场面,连小小的点景人物也那样生动精到,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情。”

潘鹤的水彩画创作主要集中在解放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79年赴欧洲考察几个时期。不过与自己的雕塑中流露出的那种时代的张力和厚重的历史观有所不同的是,潘鹤的水彩画作品,更多地呈现个人心灵的感悟,以轻松简练的笔调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有评论家评价,这些水彩画,不妨说是艺术家的一份“艺术日记”。作品的题材,也以风景画为主,单纯的人物画面世得并不多。接受记者采访时潘鹤曾提到1963年英国水彩画来华展出对他的影响。有评论家也指出,他对光色效果的追求与英国水彩画中不少作品在光色印象方面的卓越探索不无联系。

谈及潘鹤水彩画写生与雕塑创作之间的关系,评论多认为他并不简单地为了雕塑创作而寻找素材,注重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保持着艺术家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对大自然与生活的真切感悟也促进了潘鹤在雕塑创作上对博大气势与力量的把握。

香烟盒藏画纸

留下珍贵时代记录

潘鹤常常自嘲般地将自己称为“业余雕塑家”,虽有些夸张,却也折射出他在艺术探索方面的广泛涉猎。他曾经在佛山向岭南画派名手黄少强学习中国画和古诗,也曾经潜心研究油画的技法,早期他给青梅竹马的表妹创作的画作,又往往以水彩写就。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风景画由于难以最为直观地反映工农兵与革命建设生活,往往会被视为脱离政治与现实生活的倾向,导致创作并不旺盛,而潘鹤的这批作品,便成为那个年代难得的一批艺术文本。潘鹤曾对记者表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田园和自然的风光,不断激起他创作的欲望。但在那种政治大环境下,写生不易,怎么办?他就将小张的画纸藏在香烟盒当中,并随身带有画笔,看到心动的景致,如果条件允许,就取出笔纸迅速地绘制下来。天长日久,居然有了可观的积累。上世纪70年代末之后,文艺风气为之一变,他又能出访欧洲,又有机会静心创作一批无拘无束的水彩画作品。这些作品用色大胆,笔法圆熟,艺术水平颇高。

两位弟子也是“跨界”高手

潘鹤先生的两位学生钱海源和蔡文星,也都年近七十,各自在专业领域内均有杰出建树:钱海源一手做雕塑一手著文章,是活跃在中国艺术理论界的雕塑家;蔡文星既擅长雕塑,又善于经营管理,曾任广州雕塑院院长。但他们也深受老师影响,喜爱水彩并表现出不俗的功力,在展览上也都分别展出了自己的水彩画写生。设计艺术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讲师钱磊评价,钱海源的水彩画,用笔随意而不拘谨,直抒胸臆,整体的大局感就在这貌似不经意的潦草笔迹中而逐步清晰明朗起来,令人印象深刻;蔡文星的水彩画,视野开阔,淡然简约,在清明之中略显苍茫;特别是他对水的处理,平缓如镜,寥寥几笔却有生动的涟漪泛起。三位雕塑家,别有新意举办水彩画展,玩了一次时下流行的“混搭”和“跨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卜松竹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